因为这半坛酒才是中国社会的真江湖。
它游离于官府的控制之外,游走于编户齐民社会与黑道社会之中,幅员辽阔,层层叠叠。江湖不是一个体系而是一个社会,置身于其中的人们有自己的规矩也有自己的自由,有复杂的关系网络也有各自独立的组织。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不是近代的武侠小说,而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宋、明时代的古典小说,比如《水浒》。
作者孙文泱在书中提到,《水浒》的世界,就是江湖的世界;小说产生于具有浓厚江湖意识的文人之手,描写的就是江湖,刻画的就是江湖人。
江湖人常见于当时的手工业商业运输业之中,即俗话中所谓的“车船店脚牙”,指当时的交通业、旅店业、市井交易的中间人等。水浒里面的黑店,比如孙二娘有名的十字坡包子铺、张横兼营渡船和打劫的黑船生意。众多黑道人物和黑白两道恣意纵横的灰色人物,他们是当时江湖社会的中坚,但却并非全然的侠士,他们推崇暴力的精神、藐视生灵的态度、嗜血的行为,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江湖英雄”有很多差别。
孙二娘杀人做肉包子,杨雄杀妻剖腹,李逵活剐黄文炳,都已经是超过了快意恩仇的范围,手段狠辣到近乎残忍,这些小说中的情节透露的中国古代江湖真相,该书都有提及。作者总结说,江湖人的力量就体现在自己或本集团的势力范围,体现在控制程度和方式,往往是以暴易暴,强权就是真理。
这样一个现实的江湖与我们在金庸古龙武侠小说里描述的江湖有大不同,然而却与中国人的江湖社会极为相似,可以说是小说内在精神和生存状态的现实范本。更为典型的,就是盘根错节的江湖式人际关系网。
《水浒》中宋江留给人们印象最深之处,莫过于他在黑白两道都特别吃得开的顶级人际关系网。宋江有难,认识不认识的都来帮助他;宋江振臂一呼,各式各样的人都愿意死心塌地地追随他。作者对此总结出了一套关系学原则:一,黑道白道广结善缘;二,礼贤下士,谦恭有礼,有耐心,能包容;三,挥金如土,该散财时就散财,该埋单时就埋单。这等江湖做派,现在看来可否眼熟?
沿着这个思路顺下去,诸多古典名著中都可以看到江湖的身形。作者感慨,《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一部按照江湖人的话语描绘的历史。刘关张的结拜是江湖人的典范,刘备的故事则是经典的大哥故事;《西游记》里的孙行者,西行路上遇到的妖怪有二十九起,而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的只有五起,剩下的二十四起呢?靠关系!请观音菩萨,找太白金星,还有求四海龙王……无论是走上层路线还是利用关系户,孙悟空总能在其中游刃有余,最终摆平麻烦,这样的关系学,着实也有着浓浓的江湖味道;而《红楼梦》的江湖味道则更具普适性――小门子给贾雨村提供的那张“护官符”,就是一张典型的关系网。
这半坛酒,真的可以越品越有滋味。
江湖人之间的关系是现实利益下的浪漫感情,江湖文化是正统文化犄角旮旯里的天地大乾坤。
拥有“江湖”一词最早知识产权的先哲是庄子。这位“洒”家把拘泥礼俗的人士比作鸠与斥?、比作蜉蝣,嘲笑他们拘于仁义而看不清大道,如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让孔子哀叹“盗亦有道”,这是怎样一种朴素的江湖感、侠士风,至于“江湖”真正的词源是他的“相濡以沫,曷若相忘于江湖”,还是“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都显得不重要了。
浮在坛口的是武侠小说的飘渺江湖,沉在坛底的是先秦诸子的渊源江湖,悬于坛中的才是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味江湖――能像《品江湖》这样品得最厚味的半坛江湖酒,也可谓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