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华西)针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少、兴趣不高的现实,体之杰体育产业集团最近举行“体之杰青少年体育健康伺服系统”研讨会。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的专家和有关单位、学校的负责人与集团董事长陆远大、总裁杨宝林等,共同就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健康管理数字化、锻炼行为科学化、体育
我国中小学生体弱、多病、肥胖、近视者不断增多,以及土豆形、豆芽形体形不断增多,令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普遍担忧,也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随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实施,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据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的专家介绍,“一小时”的实行,有些学校做得较好,而许多学校则常被挤占。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专家分析说,这固然有课业负担重、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但不可否认的重要一条是,现在的锻炼方式还不太适合青少年的特点。专家认为,如果孩子在3-12岁能形成锻炼的好习惯,将会受益一生。而想让孩子主动锻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体之杰集团长期致力于全民健身事业,几年前曾研制成功“生命健康管理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普通人健身中遇到的费用高、耗时、枯燥、盲目四大障碍。这次推出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伺服系统”,有数据化、竞赛化和处方化的特点,在游戏中运动,趣味性较强,是与学校体育专家长期合作的结果。会上,专家们对系统的研发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它把运动器械与电脑系统结合起来,与竞赛游戏结合起来,可以即时了
解体育锻炼的效果,指导学生锻炼,促进学生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教授滕子敬、中国大学生体协副主席宋尽贤等认为,系统的操作应更加程式化,让从没接触过的人能很快上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院长、教授毛振明,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青少处处长丁鹏,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赖天德等认为,身体状况是需要数据来说话的,运动处方要反映更多数据;要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结合“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将系统作为学生体质达标的一个测试手段。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刘海元、北京市第27中校长王时等提出,要根据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密切与体育、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尽早试点,进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