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罕诺河管护区的草甸森林火灾,经万余名林业、森警扑火人员奋力扑救,已全部扑灭。4月30日,火情发生,通过机降、全道路运兵车最先进入火场并为灭火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
20年前――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发生一场震惊中外的特大森林火灾。2
为履行承诺,官兵们掌握气象学、林相学、地形学等大量知识,研究出地空结合、多点突击、以火攻火等多种战法
大兴安岭,一道拱卫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首都北京乃至中国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这里,地处我国最北端,每年无霜期仅有两三个月,一棵碗口粗的松树要长50多年。过火林地恢复原来的林相,至少需要120年。为此,大兴安岭地区支队支队长韩朝斌深感肩头责任重大。怎样有效履行承诺?他常常问自己,也问大家。
进入4月份以来,随着气温由南向北回升,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形势,也由南向北进入紧要期。武警大兴安岭地区支队的漠河大队、图强大队、塔河大队,陆续开往岭南重点林区实施靠前驻防。这是支队党委按照科学发展观整合人力资源、增强部队作战效益采取的一个举动。采取“北兵南调”的方法实施集中用兵,可以使有限的兵力发挥最大效能。仅此一招,就相当于在大兴安岭地区增强半个支队的兵力,而且还为火灾“打早、打小、打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防止“5・6”惨剧重演,官兵们努力学习气象学、林相学、地形学等大量知识,大力开展战法研究,总结出地空结合、多点突击、以火攻火等多种战法。去年5月份,大兴安岭砍都河和嘎拉山发生两起森林大火,支队官兵凭借丰富的森林火灾扑救知识和灵活的战术手段,成功保住数十个林场和村屯,被国家森林防火前线指挥部誉为“扑火重拳”。
以水灭火是世界发达国家森林灭火的重要手段。我国由于受水资源短缺和装备等因素影响,这项技术发展缓慢。支队不等不靠,在全国率先成功探索出多泵连接、泵车结合等6种以水灭火技术战术,在扑救大兴安岭“7・28”、“3・19”、“5・21”和黑河嘎拉山等重特大森林大火中大显身手。他们还大力开发化学灭火、机械灭火等技术,实现由单一的人工灭火向人工与机械灭火结合的转变。
1987年“5・6”大火之后,支队陆续配备全道路运兵车、装甲车、森林消防车等一大批先进灭火特种装备。为使先进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支队官兵人人当主人、个个搞攻关,攻克技术难题122个。目前,支队所有装备均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5・6”大火以来,支队共扑救森林火警火灾602起,当日扑灭率达94%以上。
为守护这片“中国之肺”,一茬又一茬官兵为此付出青春热血,有6名官兵殉职
大兴安岭森林,人称“中国之肺”。为守护这抹生机盎然的绿色,支队一茬又一茬官兵为此付出青春热血,仅“5・6”大火以来,就有6名官兵光荣殉职。
官兵牺牲岂止在火场。
那年,大兴安岭地区支队班长韩霜登车检查,制止犯罪分子用一台汽车偷运木材,受到抵抗,当场壮烈牺牲。
执勤点地势高,附近往往没有水源,官兵每年长达6个多月靠化冰和接雨水维持生活,有时一个月换洗不上一次衣服,3个月洗不上一次澡。
这里与世隔绝,每到防期,官兵与外界联系非常困难。那次,战士张鹏一下收到家里两封挂号信。其中一封,说的是父亲病重,希望他马上回家探望;第二封,告知父亲病故。组织上要放半个月假让他回家探望,张鹏流泪道:正是防火紧要期,一个人顶几个人用,咋能离得开?我爸已经离世,回去也见不着,以后再说吧!
如今的大兴安岭林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如人间仙境
据有关部门统计:森林火灾,人为火占95%以上。怎样在“防”上有所作为,如何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发挥最大作用,支队政委宋春雨要求大家牢固树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首先要促进人与人和谐”的观念。
今年春季,大兴安岭林区气候与“5・6”大火时格外相似,极易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支队官兵带着反映“5・6”大火的电视记录片《森林的哭泣》,深入林区和社区,用当年失去亲人的悲惨经历提高大家的防火意识。每逢节假日和防火期,他们就把《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火条例》等巧妙地融进文艺演出中。20年来,支队出动72万人次,发放宣传单38万余份,演出118场次,使无数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增强了防火观念。
今年清明节前夕,一位老大娘腋下夹着纸钱,步履蹒跚走来,想在林区烧纸钱祭奠刚刚罹难的老伴。支队中队长刘宇叫来妻子买来鲜花,劝说老大娘并陪同一路用鲜花祭奠,感动得老大娘连声道谢。支队鄂伦春族退休干部吴海青,在山里发现一个偷猎者被别人下的套子套住,大头朝下悬在空中,生命受到威胁。吴海青急忙把他解下来,背到山下医院抢救。当知道这位偷猎者由于家穷,想打猎赚钱给妻子看病时,吴海青马上把他夫妻俩接到自己家,掏钱为他妻子治病。那人为吴海青的真诚所折服,主动回乡动员许多人向当地公安部门上交猎具,还写出不再打猎的保证书。
大兴安岭地处祖国边陲,无霜期非常短。为彻底改变林区百姓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维持生活的习惯,这个支队把寒区种植技术编成小册子发到群众手中,还派人上山下乡帮助群众掌握种植养殖技术。20年来,他们累计为困难群众捐款132400多元,使127个困难户实现脱贫致富。
“山青了,水绿了,野生动物回来了”――如今的大兴安岭林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如人间仙境。
[新闻链接]
“5・6”特大森林火灾
1987年5月6日,星期三、农历丁卯年四月初九。
这天,由于采伐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发一场震惊中外的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大火迅速蔓延,不仅将漠河县城化为灰烬,还吞噬了114万公顷森林,烧毁3个林业局、9个林场、5个贮木场、85.5万立方米木材;烧毁房屋63.6万平方米,受灾人口达5.6万人,193人在火海中丧生,266人被不同程度烧伤,2万多人无家可归;烧毁铁路9.1公里、桥涵673座、通信线路434公里;烧毁设备1488台,粮食655万公斤。当时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多元,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经过广大军民28个昼夜的奋力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在这场战斗中,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官兵哪里最危险、最艰苦,就冲到哪里,先后参加塔河县、盘古镇和河湾、瓦拉干、沿江林场等20多个乡镇及林场保卫战,为扑灭这场特大森林火灾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