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正研究的现状及趋向
吴忠民在《学术界》二○○七年第二期撰文指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应对社会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以及顺应发展趋势的需要,学术界有关社会公正的研究呈现出一种强劲的势头,成为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
城市伦理视野中的市民公德建设
韩承敏在《学海》二○○七年第二期撰文认为,城市的硬件形象,如:城市格局、建筑风格、交通干线、生态人居环境、艺术雕塑、城市居民等与城市精神的融合境界体现了城市特有的价值取向和认同,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文化的创造。城市道德凝聚力的形成,市民公德是突破点。市民是城市伦理的缔造者,市民个体成长中接受城市已有的约定俗成的社会生活伦理准则,又不断创造出新的伦理理念。市民公德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城市现代公共领域;有利于城市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有利于城市市民个体与城市共同体良性互动;更有利于城市文化底蕴充分发挥作用,使城市独具特色。市民公德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提炼城市公共主导核心伦理价值体系,加强城市道德立法;其次要凸显城市器物与精神情境;第三要优化城市舆论教育手段,并使社区成为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开展的载体。
艺术教育与审美经验的培养
凌晨光在《天津社会科学》二○○七年第二期撰文指出,艺术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培养个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体验的水平,而其更深层的目标则在于通过陶冶情操、提高个体在情感与理性方面的和谐程度,来提升人们的品格,并且以自由超越的审美愉悦将个体带入一个旷达超脱的人生境界。艺术感觉和审美经验的培养与传递是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通过艺术活动培养起来的审美经验具有客体指向性、感受自由性、情感超脱性、主动发现性和综合完整性等特点,其总体效果是提供一种高度的心理满足和精神愉悦,使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更好发挥,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洞见。艺术教育的目标体现在培养文明感、孕育创造力、传授交流能力和提高整体素质等多个方面。在由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组成的整体艺术活动中,审美个体的审美艺术经验得以全面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