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百姓享受公共文化的阳光

2007-05-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韵 我有话说

5月6日一大早,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张女士就带着上初三的儿子赶到首都图书馆听讲座,内容是漫画家老九讲漫画的传统与创新。张女士说:“孩子涉猎挺广,但因为面临中考平日不敢让他分心。前天,一个邻居说首图五一不放假还举办各种讲座,孩子特兴奋,今天是听第三场了。”

记者在全国的图书馆中随机选择了10家较大的图

书馆,调查五一长假期间的开放情况。进入它们的网站,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都在首页较明显位置公示,五一期间照常开放。其中国图、首图和上图,不仅正常开放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讲座、展览、音乐欣赏、诗歌朗诵会,甚至安排了公益电影专场;而在河北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的网站中没有找到“五一开放”的相关内容。通过对馆内新闻的进一步查找,前两者正在扩建、改建,因而记者判断这二者大约处于暂时闭馆阶段。但天津图书馆没有找到相应的佐证。

节假日是否正常开放,体现的是图书馆服务意识的强弱。记者的调查虽不具有权威性,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以读者为核心的意识已日渐渗透图书馆界,成为大多数图书馆的自觉。

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百姓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受到党和国家的充分重视。从2002年4月开始,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以先进的传播方式传输给广大基层群众;为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问题,文化部和财政部实施“送书下乡工程”,该工程已覆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3000个乡镇,累计安排资金6000万元,配送图书总数为511.6万册。这些图书内容健康,实用性、可读性强,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流动文化车项目……这些重大文化项目直接面向基层百姓,为他们提供文化服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了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解决我国乡镇文化站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力度,改进服务手段,增加服务内容,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文化服务。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

文化服务走进城市角落深入农村

中央制定了大政方针,各地方也积极行动。在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成为群众的三个“文化之家”。文化馆是面向全区人民的“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只要是生活工作在朝阳区的人,就可以享受到“中心”提供的服务,外地来京务工人员也不例外。

    图书馆是“图书中心”,专门设置的“流动图书车”每天都在城乡社区转,还请来专家教授,到社区讲解“国学经典”、“史学经典”、“古典诗词”、“传统蒙学”,同时组织志愿者在露天广场开办“英语大课堂”;创办《朝阳书友》,专门刊登读书心得笔记,散发全区,在民间架设起一座交流学习心得的桥梁;博物馆是“民俗民间文化研究展示活动中心”,每年定期开设的“传统节日系列讲座”、“农历节气系列讲座”,让人们明白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比洋节更有意思,懂得了“节气与人体健康有关”。

在江苏省,去年10月南京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新馆专门设计了为视障读者服务的阅览室,并将5万册图书放到网上,市民在家中就可以看到馆内藏书。该馆的免费讲座已形成品牌,内容除了亲子系列,还有热点专场、历史人文、中华国学、形象设计等,场场爆满;爱涛艺术馆、苏州图书馆新馆、苏州博物馆新馆、连云港博物馆、梅兰芳剧院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也在全省各地陆续建成开放。

在四川省成都市,今年将投入资金近800万元,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帮助400个重点扶贫村建立400个农村科技图书室;为乡镇培训1万个文化艺术、生产技能骨干;以“文化科技服务车”为载体,组织科普知识图片展览、图书赠阅、电影放映到乡镇流动服务活动;组织各类博物馆面向社区和农村开展以三国文化、诗歌文化、金沙文化、抗战文化等为主题的流动展览等12项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公众切实享受到公共文化带来的实惠。

在浙江杭州市,实施了“一证通”项目,即建立以杭州图书馆为中心,区、县(市)图书馆为分中心,街道、乡镇图书馆(文化站)为基层中心,社区、村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的四级图书信息网络体系。读者在自己方便的任一成员机构,从文献检索系统进入,都可看到某文献在网络内各机构的收藏或使用状况,为读者灵活选择文献借阅提供了极大便利。

越来越多的地区认识到,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江南北,祖国各地,各种服务群众、文化惠民活动办得切切实实、红红火火,文化正在走进城市的各个角落并广泛深入农村,走近每个人,尤其是让基层百姓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