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河南,自2004年底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来,统一认识,创新理念,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经验,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架起了一座金桥,因而被老百姓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理清思路实现资源整合
2004年底,河南省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之后,省委、省政府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来谋划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并提出了“远教搭台、部门唱戏、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连续两年将其列入年度要着力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
此外,省里还通过媒体进行全方位报道和宣传,为信息化渠道覆盖农村大造声势。2006年底,联合省文联、网通公司等,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在全省开展了“远程教育进农村,党和人民心连心”征文和电教片评比活动,先后征集到各类作品500余篇、反映试点成果的专题片78部。
为了让现代远程教育发挥最大能量和优势,河南省实现“双赢”整合,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动策划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努力创新共建、共享的方法和途径。如省科技厅提出的实施“科普惠农计划”、省扶贫办建议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省农广校着手开展农民学历教育等。所有这些,不断丰富了现代远程教育内涵,强化了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也推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向信息闭锁、地处偏远的广大农村不断延伸、深入……
创新网络建设模式
回顾河南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走过的风风雨雨,让人振奋的是,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成事”的原则,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圆满完成了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任务。
整合资源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最终确定采用“电信宽带网络+机顶盒+电视机”模式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基本思路。这种建设模式,充分整合了网通公司光纤网络资源,建设每个站点仅需资金2950元,投资少、见效快,使全省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全面启动。
截止2006年底,河南省已建成开通终端接收站点30807个,占乡镇和行政村总数的62%,其中郑州、新乡、焦作3个全国试点省辖市已全部完成站点建设任务;省、市、县三级远程教育平台全部建成,辅助教学网站《中原崛起网》运行良好;整合开发了3000小时“乡土教材”,目前省平台在线节目已达4424个、时长3000多小时;举办培训班180余期,培训骨干人员37675名……
河南的探索,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的关注。全国远程办、国家发改委等先后4次派出专家组前来考察,3次在京组织专家研讨论证;10个兄弟省区先后13次组织人员到河南实地考察、取经。2006年8月8日,国家发改委委托在京召开专家论证会,经过深入研讨和论证,专家组认为,实践证明河南的模式是可行的。作为全国推广现代远程教育的三种建设模式之一,全国远程办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打开农村信息化通道
短短两年多时间,河南全省已有1.5亿人次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终端接收站点接受了现代远程教育,取得良好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远程教育拉近了中央与农村的距离,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不出村就能听到党中央的声音,促进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创新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许多党员群众激动地说:“远程教育真是党的政策的‘直通车’。”
远程教育把大量的实用技术、致富经验和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送到农村,使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本领,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巩义市焦湾村党员焦宗利因不懂经营管理、缺乏市场信息,创办的机械厂发展不太景气。他通过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学习市场经济和管理知识、了解市场行情,企业效益翻了一番,并吸纳周边60多名群众就业。沁阳市紫陵村党支部在万亩果园示范基地建立终端接收站点,组织群众定期培训,使全村800多户果农掌握了果树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去年该村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
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用科学知识武装农民群众,用文明理念净化乡村风气,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陕县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在全县开展“创学习型支部、建文明型村庄”活动,大大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如今,河南不仅建起了覆盖全省的科技文化知识网络,也在广大农村铺设了一条高速信息通道。现代远程教育不仅成为中原大地崛起的有力“助推器”,也成为当地农民奔小康致富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