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刚教授的事迹,在社科理论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仝华副院长、闫志民教授、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刘书林教授,他们表示,学习方永刚教授,就要像他那样,做马克思主义的传道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为方永刚教授的同行,他
仝华教授说:“方永刚教授立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功底、极大的热情和适宜的方法,将宣传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地诠释党在这一时期取得新的理论成果方面。虽然,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而言,我们各自的研究和宣传有着不同的着重点,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所应具备的条件、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方法则是一致的,让我们从方永刚的模范事迹中,更多地体味这一工作的真谛,努力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处于急剧的变革之中,多样化的现实不断向人们提出各种挑战,复杂的现实使得人们的思想不断出现各种疑问和困惑,现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迫切需要思想政治理论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去传道解惑。现时代的人民群众需要大批的活跃在人们群众之中并为之喜闻乐见的大众学者,需要大批的忠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道者。在这方面,方永刚教授为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做了一个好榜样。”刘书林教授说。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像方永刚那样的马克思主义的传道者?刘书林说,首先,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研究的基础,这样,才能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其次,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履行思想政治理论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去为人们传道、解惑;第三,必须具有坚持社会主义主旋律的高度政治觉悟,这样才能代表党的声音、人民的声音。
闫志民教授虽然已经退休3年了,但至今还坚持在北大讲台上为学生授课,并作为中央国家机关宣讲团的成员,到各个部委宣讲党的科学理论。他说:“方永刚教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社科理论教育工作者,要有一种使命感,一份责任心,要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份事业,一份值得为其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现在有一些教员讲的理论课,不受学生的欢迎,这不是理论不好,而是教员没有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思想现状,有针对性地去讲课。作为社科理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感到很自豪,很光荣,我们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坚信它的科学性,坚信它必然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其实,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证明了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才会有科学的发展。我想,作为社科理论教育工作者,只有像方永刚那样明白这些,并积极践行,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的传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