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是我国提供公共服务甚至行使部分政府职能的重要公共服务部门。目前我国共有130多万户事业单位,主要为医院、学校、科研院所、媒体等;有近3000多万名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占公共部门就业人数的41%,这其中61%的人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近十多年来,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事业单位的
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由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的目标。根据我国的国情,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无疑也是决定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能否实现的重大改革之一。近十多年来各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启示我们,这项改革的成效乃至成败,关健在于能否找准制约改革的难点问题,能否逐步攻克左右改革实效的重点课题。
直面人事制度改革的难题
虽然各类事业单位其人事管理制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的难点并不完全相同,但如着眼于我国事业单位的沿袭情况及普遍状况,以下几类问题应是各类事业单位沿袭已久、与欲待改革的体制联系最紧密、最为普遍存在的几类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由于目前不少事业单位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人事制度改革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人员出口不畅,很难真正使“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很难形成出口和入口的良性循环,导致人事制度改革往往流于形式。
第二、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改革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没有依据,具体执行和操作过程中困难较多。事业单位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人事管理方面的单项政策规定也不健全。
第三、人员观念滞后,用人机制转换任务艰巨。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难以接受转岗分流等改革举措,很多单位在改革的实际执行中遇到很大的阻力。
第四、科学设岗难,岗位管理缺乏具体政策依据。实行岗位管理,变因人设岗为因事设岗,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但真正在全局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即使在一个具体单位内部要完全实施也非常困难。
第五、缺乏合理的内部评价体系和社会化人才评价体系。如何确定单位内部不同工种人员的评价指标,如何科学评价不同人员的工作业绩,怎样实施考评,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我国社会化人才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员的流动。
抓好人事制度改革几个重要环节
依据中组部、人事部等有关部门近年来相关文件的要求,总结各地、各部门试点单位的成功经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应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总体改革思路,从体制上解决政事职责不分、管理方式单一、社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从制度上解决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问题,从机制上解决法律制度不健全、保障机制没建立、宏观调控不得力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体制、机制和制度性问题,关健环节是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这其中,如下的几项改革是必须要下大力气推进的:
其一、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主要包括公开招聘制度、竞聘上岗制度、合同聘用制度、辞聘解聘制度、聘用管理制度、聘用监督制度。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一是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二是加大聘用合同推行力度,做好聘用合同的制定和鉴证工作;三是切实加强保密协议的约束力,确保在人员流动的情况下不发生失泄密问题。
其二、建立科学的岗位管理制度。这是实行聘用制的关键所在,要求根据岗位需要来设定专业技术职务和人员编制,对传统的职称评定和业绩考核制度实行根本改革。也就是要通过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重点确定岗位工资等,确保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
其三、建立形式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如何在事业单位中建立既能够激励广大员工、又能够保持关键人才和骨干员工稳定的收入分配机制,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难点。收入分配机制必须体现保障、激励、调节三大职能,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薪资结构,合理确定工资收入差距。
其四、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制度。在着重做好骨干队伍稳定的基础上,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员的能进能出。一方面,要积极推行公开招聘制度,严把用人关,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另一方面,要为各种可能出去的人员设计好各种出口,在实行末位淘汰制或岗位调整时要结合岗位要求进行认真比较。
分析近年来各类事业单位改革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围绕上述四项重大改革,在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改革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特别要妥善做好未聘人员的安置。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减员,而是为了搞活用人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改革应统筹兼顾,选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点。分配激励机制的建立,既要考虑充分到对广大员工特别是骨干人员的激励作用,也要注重考虑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适合改革不同阶段的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