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德国博物馆重在搞“活”

2007-05-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柏林记者王怀成 我有话说

图为柏林博物馆岛一角。

国际博物馆日在德国就像一个节日,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文化盛宴。德国的博物馆虽然没有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那样有名

,但务实的德国人总能将博物馆的资源发挥得恰到好处。博物馆日的活动没有花哨的排场,但各大博物馆举办的专题报告会和讨论会却挤满了众多求知若渴的人们。沉睡千年的稀世珍宝在博物馆富有创意的安排下也“活”了起来。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文化事业属于联邦州事务。为了尽显各地的文化异彩,各州都重视博物馆建设,所以德国各地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应有尽有,各具特色。德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现代博物馆建设的国家之一。19世纪时,德国的有志之士就认识到博物馆对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于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应运而生,原先锁藏深宫庭院仅供贵族们把玩的艺术品逐渐在普通百姓面前揭开面纱。建博物馆一度成为各地帝王侯爵的一种时尚,于是造就了今天德国博物馆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柏林博物馆岛就是这样产生的。这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群自1830年第一座博物馆建成以来,对它的修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德国在重新统一后投入了巨资对其逐一修缮。去年岛上的博德博物馆重新开放,默克尔总理还专门为此发表了一个讲话,可见博物馆在德国人心中的地位。

德国博物馆之所以百“进”不厌,并成为德国学生最重要的课外课堂和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其秘诀就在于德国博物馆让“木讷”的展品“活”了起来。德国雄厚的研究力量是博物馆永葆新鲜魅力的保证。在德国,每个博物馆都不断推出他们新的发现,并组织“发现之旅”让参观者与之共享。博物馆还常年为孩子们组织各种各样、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专题辅导讲解。在老埃及博物馆,孩子现场聆听专家们生动地讲述古埃及的故事,这样,原先枯燥的“破石头”就成为他们心中充满传奇的“法老的足迹”。国家艺术馆为孩子们准备了“柏林的变迁”之旅。孩子们在专家的带领下,交替参观博物馆珍藏的绘画和柏林老城,激发孩子们了解柏林沧桑的历史轨迹。在同一个博物馆,人们甚至有上百个不同主题的讲解供选择。德国的博物馆不与时代脱钩,它也是一个研究和展示最新成果的殿堂。大学的教师、研究人员甚至学生,会选择在博物馆向有兴趣的人介绍他们的最新收获。“9・11”、宗教冲突、环境保护问题、援助非洲问题同样是这些博物馆的选题,在博物馆看来,这些现实问题都有其历史的渊源。

德国博物馆协会,德国艺术教育专业联合会和德国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等组织前不久联合在德国中小学生中推出一项“1000个家乡”活动。他们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找出一件与自己的家乡有联系的东西。他们可以采访专家,争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的帮助,通过照相、摄像、录音、撰文来完成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网络传给主办方。主办方将邀请各方学者、各界名流给他们打分,并从中选出1000份作品,在网上建立一个以孩子们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的虚拟博物馆。主办方称,这个活动首先培养了孩子们对博物馆的兴趣,学习如何利用博物馆,其次也培养孩子利用络网的兴趣,也说明古老的博物馆有这个自信迎接IT新技术的挑战。但最大的意义还在于,推出“家乡”这个主题,可以培养对“家乡”和“移民”等问题的正确理解。德国的博物馆想得这么远,实在难能可贵。

在全球化时代,德国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在博物馆上?默克尔总理回答说,恰恰是在全球化的时代,知道我们的来历,根在哪里,哪些艺术家在过去为我们创造了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够创造未来。她说,即使在网络时代,多去博物馆永远是值得的。当我们的目光与过去的艺术作品交流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感觉,就会激励我们所有人去开拓处女地。(本报柏林5月2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