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是人的天性,每次翻阅唐诗,看到那些须眉大汉笔下的柔情,常常感动于他们内心深处的细致醇美,从他们对孩子的殷殷之爱中,我读出了唐人的童心、童趣,读出了大唐盛世繁华的根源,读懂了一个充满爱心的和谐昌盛时代。
我常想,鲁迅写《社戏》中孩子们偷豆的情节必是受了白居易《池上》一诗的影响,你看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一群娃娃撑了小船去偷采白莲花玩,他们不晓得掩藏踪迹,浮萍被小船荡开,留下一条长长的水路。多么清新、开心,那群天真烂漫的小儿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呼之欲出,让我们爱之不够,责之实难,反而令人忍俊不禁。
再看韦庄的《与小女》: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才听懂大人讲话,就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歇。一个活泼任性的小女孩儿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充满怜爱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喜悦,那种父女亲情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初为人父的兴奋和激动。
在那个忙于建功立业的年代,唐朝的诗人们依然带着童年的梦想和会心的微笑看着正在成长的孩子们,自然命笔,童趣天成。
在一个风清日丽的夏日清晨,诗人胡令能向一个坐在长满绿苔的小溪边垂钓的孩子问路,那个孩子却轻轻地招手不回答,原来他是怕吓跑了鱼儿。想那一刻的诗人定是被那孩子的模样触动了内心最深处的柔情,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于是就有了那首《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人笔下的孩童世界是宁静的、恬适的,唐人眼中的孩子是活泼的、可爱的,这些有别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另类”诗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唐朝,更加柔情和谐的唐朝,也读懂了唐朝的诗人们何以纷纷抛妻别子,义无反顾地奔赴大漠边关,他们为的就是诗中所描述的那些可爱的孩子和他们家庭的安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