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剧的形式再现伟人风范,对诗人与导演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正因此,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室、中国音像协会即将联合推出的大型电视诗剧《辉煌中国――小平风范长歌》,引起了人们的期待。这部为庆祝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而摄制的诗剧,以翟泰丰创作的长诗《辛亥十年祭》
记者:先请您介绍一下该诗剧的大致情况。
赵英健:《辉煌中国》全片8集,每集30分钟。总导演刘国雄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领导要求都非常严格,希望将该片创作成继《东方红》之后的又一部史诗性艺术作品。《东方红》以音乐舞蹈讴歌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千秋伟业,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争取独立的历史赞歌;《辉煌中国》以诗剧的艺术样式颂扬邓小平引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万代丰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复兴的时代颂诗。
饮水思源。在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临之际,在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大型电视诗剧《辉煌中国》以小平心路历程为主线,艺术地再现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光辉足迹,以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为主题,用中国经济发展的宏伟画卷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航人邓小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贡献。
记者:以诗剧形式来表现主旋律是比较少见的,您是如何考虑的?
赵英健:现在有很多主旋律题材的影视节目都很优秀,比如最近前不久热播的《恰同学少年》。但是如您所说,采用诗剧形式来表现主旋律题材,塑造伟人形象的例子的确少见。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阵容庞大,艺术精湛,成为再现那个时代的经典。在新时代,我们要采用切合新传媒的艺术形式。《东方红》是舞台剧,现在我们运用影视新技术,就可以突破舞台剧的限制。比如对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表现,既有历史的回顾,又有30年来沧海桑田的比照,画面从中国到世界,让人置身在时空交替的大环境中,可看性更强,更适合现代收视的欣赏习惯。
《辉煌中国》全片贯穿松、竹、梅、鹤的主轴意象,一方面采用古典、民族、现代、芭蕾四大舞蹈形式来进行写意表现,一方面又采用华山的劲松、安吉的竹涛、南京的梅海、扎龙的丹顶鹤的实拍画面,多元素、多角度塑造小平松、竹、梅的品格形象。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八达岭长城、壶口瀑布等唯美的画面是朗诵的背景,小平形象凸现其中,达到寓物寄情的审美目标。今年春节晚会有一个节目叫《雨巷》,它的制景意图和我们在相当程度上不谋而合,都是虚实结合,大写意手法,将观众带到规定意境中去。
当红影视明星朗诵才艺大展示,这是本片的一大看点。翟泰丰同志将本片艺术样式定义为“诗剧”,是由主题剧情和诸多小故事构成的表演性朗诵诗剧,是一种创新的电视剧样式,将由中国著名影视明星联袂朗诵表演。《辉煌中国》还将首次披露许多珍贵的文献图像,很有可看性。总之,本片荟萃祖国河山的壮丽画面和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缅怀小平的伟大功绩,赞美祖国的繁荣昌盛,展现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和平崛起的壮志豪情,尽量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记者:将诗歌与影像艺术结合,是很巧的构思,也是挑战。对诗人和导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赵英健:是的。这首三千行的长诗是翟泰丰同志创作的。在数月间,他六易其稿,增删百次,甚至一度因创作辛苦与激动而病倒了,但即使一天打两次点滴,诗人仍处于兴奋的创作状态。我第一次读到总导演转来的长诗后,十分激动。好诗有两种,一种精雕细琢,一种看似直白,其实大器天成。这首诗就是第二种。这是一部写给人民的诗,它太适合朗诵表演了。
影视与诗歌都是造像的艺术。这首长诗尤其考虑到影视的特性,在音律、声调、韵脚以及场景、画面、音乐的结合等方面给予了充分关注和附丽。比如说,意象明确。松竹梅是小平品格的象征,是小平的拟人化表现,也是贯穿全诗的构图主线,作为画面元素反复出现,为小平品格塑造营造了传神的意境。再比如,“母亲”的形象。母子情感是小平自己对人民情感的定位,是诗作抒写小平情感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长诗激情的源泉。片中也将一再出现母亲的慈祥形象,这个点也抓得很好。总之,翟泰丰对小平品格形象的定位,填补了我们对小平寄物抒情形象的空白,为影视、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表现邓小平开辟了创意空间。
影视是集体的艺术。中国社科院的冷溶同志、国防大学的侯树栋同志、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杨胜群、阎建琪、武市红等同志和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同志们都在为本片创作作贡献。总导演刘国雄更是亲历亲为,殚精竭虑,令我感动。作为做具体工作的导演,我深感责任重大,一定不能辜负肩负的崇高使命。我们真诚地希望,以此片献给亲爱的祖国,献给全国各族人民,献给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献给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深情地爱着祖国的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