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统一的整体加以把握,了解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又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编写《概论》的主要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来进行把握,实现在一门课程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整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怎样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怎样在继往开来中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在承前启后中持续向前推进;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
根据这种认识,《概论》编写过程中强调“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一脉相承;二是突出它们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它们赖以形成的实践经验,它们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理论创新;三是突出它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的统一。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论述,帮助学生具体学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概论》所涉及的内容绝大部分都在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所反映,如何把这些内容整合起来,从统一整体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则是一种新的尝试。
《概论》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统一整体进行阐述时,难点在于处理好毛泽东思想和其他理论成果的关系。经过反复研究我们认为,毛泽东思想作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不仅表现在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并胜利地领导了这两大革命,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表现在毛泽东第一个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要实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并且对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同时,毛泽东思想中的许多理论,特别是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不仅被后来的理论成果所继承和发展,而且一直到现在都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对毛泽东思想的论述,除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部分单独分析外,还特别强调它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以努力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涉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内容十分广泛,思想极其丰富。因此有一个怎样选择编写重点的问题。对此,教材设计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就是结合党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领导人民探索适合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充分反映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以及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坚持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现实经验和实践意义。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就是把主要力量放在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上。这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风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就是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另一方面因为进入近代以来解决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归根结底要靠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因此,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一条基本线索是:探索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概论》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突出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既要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又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科学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突出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一个正确处理好教材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关系的问题。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多把力量放在“是什么”的知识层面上,而《概论》的一个特点就是把重点放在帮助大学生搞清楚“为什么”的理论层面上,提高他们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能力。为此《概论》在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时,侧重分析它们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是怎样回答和解决了实践发展提出的问题,对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重点说明它们既反映了实践的需要,又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突出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有一个正确处理好理论和政策之间关系的问题。理论和政策既相联系,又有区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主要是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已经上升为理论的内容,同时会涉及到有关的政策问题,教材力求注意说明政策的适用范围和程度,而不是把政策当作理论去论证。
《概论》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本身的内容为主体,又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帮助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强调着重从正面剖析问题、讲清道理、切中要害,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当然,正是由于《概论》中涉及的理论与现实结合得十分紧密,因此本质和现象、理论形态和实际生活的差别和矛盾也表现得特别突出。这个问题是教材本身难以解决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思考怎样认识、解决理论和现实的反差,怎样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这不仅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的重要方面,也是用好这本教材,引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作者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编写组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