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出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2007-05-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秋丽 通讯员张文甫 我有话说

“大学之道,育人为本。但育人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该延伸到校外,并开花结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庆珠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育人理念。近年来,该院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转变育人观念,大力拓展育人空间,开展了一系列“灵魂工程”,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拓展育人空间:重塑“第二课堂”

几年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转变育人观念,把育人的空间扩展到宿舍、餐厅以及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学院提出“学工处就是第二教务处”,学工处的职责就是抓好“第二课堂”教育。

按照这样的教育理念,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各系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宿舍文化艺术节,法制讲座,礼仪讲座,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作报告等。2006年5月,学院名誉院长、中科院院士陈达再次来到学院,给学生作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继往开来,奋发进取”的报告,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5・12”国际护士节,他们邀请聊城市人民医院、聊城市中医院的护理专家和护理前辈为护理专业的学生举行隆重的授帽仪式,让学生感悟职业的神圣与庄严。“校园文明建设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人的素质上,参与校园文明建设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该院院长王强教授告诉记者。

为引导广大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全院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各系开展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使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明辨是非,知荣明耻。

拓宽办学领域:“刑期”变“学期”

“高职教育应该是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开放教育。”这是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决策层达成的共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院要求全院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摈弃认识误区,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不同领域,进一步向纵深拓宽办学领域。

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向来不为人们关注的角落――监狱,根据服刑人员中青年人占较大比例且学历层次较低,劳动技能较差,回到社会后无一技之长,易受歧视的特点,研究如何对服刑人员进行有效的改造,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与聊城监狱教育处共同探讨,突破传统思维,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的办学之路。他们明确提出把“刑期”变“学期”,联合举办职业中专班,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办学与服务并举的办学模式。把对服刑人员的改造和教育、技能的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让服刑人员也能体会到关爱,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提供教学计划和教学服务,开办了机电和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共同负责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首批共招收学员87名。聊城监狱为这些学员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并邀请了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参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两年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和“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确定为“创办你的企业”培训试点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全国教学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山东省课题组实验学校,护理学和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十百千工程”示范专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