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风靡一时的电视剧《长征》、《激情燃烧的岁月》、《编辑部的故事》,还是创下当年票房奇迹的国产电影《生死抉择》、《离开雷锋的日子》,或者是人们争相观看的话剧《万家灯火》、《虎踞钟山》,舞剧《大梦敦煌》,以及至今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春天的故事》、《青藏高原》、《常回家看看》,以及广播剧《永久的思念
到目前为止,和它们一样拥有这种荣誉的优秀之作,共有电影122部、电视剧291部、戏剧243部、歌曲193首、广播剧159部。这些代表着“五个一工程”实施十余年来丰厚收获的力作,是奉献给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凝聚着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血,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复兴、建设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记录和写照,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座精神大厦的砖石。
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开创文艺繁荣发展新局面
以改革开放为标志,新中国进入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全党和各族人民从事着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而纵观当今世界,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在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党中央将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到空前重要的位置,强调“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党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由党中央倡导、中宣部组织实施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应运而生,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各地普遍将“五个一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像物质生产领域抓重点工程建设那样,进一步完善“五个一工程”的工作机制,加强资金人才保障,注重选题规划,极大地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五个一工程”的评选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断在增强权威性、科学性上下功夫,把群众参与、社会监督作为重要环节,逐步成为一项在文艺工作者心目中有着很高地位,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支持的重点工程、龙头工程。
以“五个一工程”为引导,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引领精神产品创作生产的正确方向
“五个一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的具体体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倡导作家艺术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讴歌时代和人民,鼓励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倡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高度统一,题材、风格、形式的百花齐放,得到群众喜爱。“五个一工程”在引领文艺创作生产、引导大众审美和文化消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几年前,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生死抉择》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场外,影院门口出现了排队买票的场面;场内,屡屡爆出观众自发的掌声,而影片的主人公李高成等一时间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这样的场景,在当时疲软的电影市场上实为少见。对此,导演的回答是:“文艺创作,特别是影视文艺的创作,一定要关注并且表达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才会真正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他和他的剧组通过这次创作实践,都更深切地认识到“电影选择人民,人民也必定选择电影”。
这也许并不是新鲜的文艺观点,但却是需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不断阐述和强化的意识。“五个一工程”从创立实施之日起,就以自己的品格和鲜明的导向,大力倡导文艺关注现实、服务群众,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添砖加瓦。在“五个一工程”的历届评选中,推出了大量反映民族解放历程,反映现实生活,反映普通百姓命运的好作品。电影《大转折》、《大进军――席卷大西南》等,艺术地再现了解放战争的磅礴进程,讴歌了党和人民军队不可战胜的力量。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通过讲述普通工人张大民一家生活道路上经历的坎坷与辛酸,歌颂了老百姓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和锲而不舍的乐观主义精神。歌曲《从头再来》,直面现实,用生活化的语言,唱出下岗工人自强不息的追求。滑稽戏《青春跑道》,以一群性格各异、家境不一的中学生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在人格培养中所做的探索……
生活是创作的不竭源泉。电视剧《希望的田野》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鲜活的人物,就得益于编创者多次到东北农村深入生活,得益于与农民兄弟同吃同劳动过程中建立的深厚感情。回顾“五个一工程”历届获奖作品,可以发现这是个题材主题多样、形式风格各异、百花齐放的园地,而那些贴近生活、贴近普通人的作品,那些注重表现老百姓真实生活和细腻情感,深入发掘他们内心世界真善美的作品,更是芬芳艳丽。
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历来是“五个一工程”评选的基本要求,既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也注重经济效益。演出场次、票房收入、发行数量、传唱程度等,成为入选“五个一工程”的重要条件。《激情燃烧的岁月》、《希望的田野》等电视剧,平均收视率创下新高;《离开雷锋的日子》以三千万元夺得1996年电影票房之冠,美术片《宝莲灯》票房突破两千五百万元;陕西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演出四百多场而不衰,苏州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演出达三千六百多场,并被多个院团、剧种移植改编,就是突出的例证。它们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经受了市场的检验,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昭示,“五个一工程”推出的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作品,愈来愈好看,愈来愈耐看,愈来愈让人喜欢看了。
以“五个一工程”为动力,激发文艺创造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紧扣时代脉搏,奉献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统一的优秀作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五个一工程”的重要宗旨。“五个一工程”从一开始就强调精品意识,强调质量是精神文化产品的生命所系,要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作生产出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并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诸多入选“五个一工程”的优秀作品都经历过孜孜砥砺、精心打磨的过程。辽宁人艺的工人题材话剧《父亲》,表现的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工人们的命运与处境、他们的选择与奋进。该剧编导演等主创人员多次深入企业生活,数易其稿,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刻画出了当代工人奋力前行的身姿,为他们唱出了一支深挚的长歌,在该剧获得多项大奖之后,主创人员仍不断修改提高。多位参加过“五个一工程”创作的艺术家深切地体会到,“五个一工程”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标志性事业,其重要特点是立足我国历史和现实生活,善于抓住具有时代特色的题材,并且集中国内名导演、名编剧、名演员等各方面优势力量,打好精品创作的主动仗,从而推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创新,让“五个一工程”在艺术上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许多直接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不少及时表现当代英模的作品,由于在艺术上的创新,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喜爱,如电视剧《日出东方》、《长征》和电影《周恩来》等,更加注重挖掘伟人的精神世界,更加注重从伟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刻画领袖的性格。电影《蒋筑英》、《孔繁森》等作品,或以新的视角,或以新的表现方式,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再现主人公的生命历程,在人物塑造上融“英雄”与“常人”特点于一身,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而电视剧《咱爸咱妈》、《外来妹》和电影《凤凰琴》等,聚焦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对平凡的性格和心理进行细腻的揭示,展现了当代人内涵丰富的生存状况和复杂多样又不乏真诚善良的内心世界,看起来让人倍觉亲切,滋味悠长。
有位姓陈的文化馆干部在网上说:“有人有误解,认为‘五个一工程’的作品政治性太强。实际上你去看看舞剧《土里巴人》,看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你就会知道,这些作品有高雅精妙的艺术,有浓郁深厚的情感,也有不失时尚的青春气息,我爱这些作品。”
“五个一工程”十几年来推出大量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也不断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浏览一下历届获奖作品和作者、表演者名单,不难发现,多年来活跃于舞台、荧屏、文坛、歌坛的许多名家,都曾参与过“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的创作生产,许多青年文艺人才,通过参加“五个一工程”的创作生产,都已成长为当代知名文艺家。“五个一工程”的实施不仅推出了作品,而且培育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形成了一种以作品带人、以人促作品的生动气象。这种气象,被很多文艺界人士形容为“精品迭出,人才辈出。”
“五个一工程”的实施,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评奖活动本身,对全社会来说,它已经并且正在发挥着激励、导向、示范、精品、育才五大作用,在构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大厦、建设和谐文化、繁荣文艺创作的进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