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胡店镇第二九年制学校教学楼竣工、宿办楼主体封顶,西山53所寄宿制学校到今年九月即可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陕西省宝鸡市市委书记姚引良日前拿到了一份最新的“宝鸡市西部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进度表”,这标志着宝鸡市彻底改变西山地区教育面貌的“突破西山”攻坚战即将胜利结束。
宝鸡市是陕西省第二
沉甸甸的担子
宝鸡的西部山区与宝鸡市区距离很近,但山大沟深,十分贫困,人均纯收入只有1192元,8个乡镇、136个行政村的148所中小学校,分布在1700多平方公里的沟壑山梁上。
毕海娟是西山落花沟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她家住在离学校近30华里的一个山头上。每天早上,她6点半就要离开家,先是一个人在山梁上行走10多里,然后与另一山沟的一名同学会合,结伴前往学校,赶到学校时,刚好是9点左右。中午,吃几口带来的干馍,喝几口老师烧的水,就算是毕海娟的午饭了。一放学,她就要赶紧离开学校,走晚了就得赶黑路。她上学的近6年,光走的路就相当于走完了三个“长征”。
在这里,许多事情令外人难以置信,学校执行的作息时间是早上9点半开课,下午2点放学,一间教室里坐着两个年级的学生,给低年级学生讲课时高年级学生背过身去写作业,给高年级学生讲课时低年级的学生再背过身去写作业,学校把这种教学方式叫复式教学。
由于贫穷,学生背的书包大多是家长缝制的,所以五颜六色,什么样的都有,学习用具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铅笔头短得用三个手指都抓不住了,可他们还在用。
面对西山学生贫困艰苦的生存环境,以及渴求知识富裕的眼神,2006年,宝鸡市委、市政府决定,以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山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利用一年多时间,撤并西部山区中小学校62所,教学点28个,随移民搬迁自然减少学校6所,使西山学校总数由原来的148所减少到80所。同时结合布局调整,选择地理位置相对适中,按照“确保安全、确保就学”的原则,为西山建设53所寄宿制学校,彻底消灭复式班和“一师一校”的教学点。
“突破西山”攻坚战
2006年6月6日,宝鸡集全市之力,打响了教育工作向西山倾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西山”攻坚战,用市委书记姚引良的话说,就是要让小草和鲜花都享有同样的阳光。
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的西山教育已经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6所寄宿制学校完全建成通过验收,28所寄宿制学校主体工程已经封顶,9所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到今年9月份,投资3597万元的53所寄宿制学校将全部投入使用,西部山区9664名中小学生将坐入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住进整齐卫生的新宿舍,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地赶路了,再也不用啃难以下咽的干馍馍了。同时,西山的孩子们除了享受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外,宝鸡市还再给每位
小学生每天补助1.5元,中学生每人每天补助3.5元,使西山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每天的生活补助达到3元和5元。
应当说,西山寄宿制学校建设,只是宝鸡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战役中的一场关键之役。近年来,这个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内陆城市还将公平、均衡向弱势群体子女以及高中教育延伸。据统计,近3年来,宝鸡市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的入学率均在98%以上,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从2007年开始,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于考入本科院校的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实行一次性资助,每人补助5000元,保障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是西山学生普遍爱唱的一首歌。宝鸡市市长王宏满怀信心地说:让小草也同样享有阳光沐浴权利的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