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绿色措施”应对“绿色壁垒”

2007-06-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叶辉 杜冰 我有话说
中国是蜂产品生产大国,蜜蜂饲养量、蜂制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多年以来,我国国内蜂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较为混乱的局面,存在着标准缺失、质量参差、缺少优势品牌等众多问题。2002年,欧盟以氯霉素超标为由,开始停止进口中国的蜂产品;2006年,作为中国蜂王浆最大出口地的日本,启动了农产品肯定列表制度,使中国的
蜂产业损失惨重……

面对严峻的国际压力,浙江江山市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坚持从自身出发,走“组织化运作、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品牌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蜂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连续15年居全国各县(市)之首。日前,记者在江山市采访时发现,他们的成功之道离不开正确而科学的应对。“当欧盟制裁我们的时候,我国的蜂产品标准还是上世纪80年代由农业部制定的,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标准显然是过低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会长汪礼国直率地说,“国际上对我国的蜂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并设置了众多技术与贸易壁垒,如果不从源头上尽快解决蜂产品质量问题,中国蜂业就将毁于一旦。我们的做法是:用‘绿色措施’应对‘绿色壁垒’。”

早在2000年,江山市有关人士就意识到了“标准”问题的重要性。2001年,该市养蜂产业化协会在全国率先主持制定了“种蜂”、“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优质蜜生产与质量”、“王浆生产与质量”等5个浙江省地方系列标准,为应对入世提前做好了准备。2002年入世后,为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他们制定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无公害蜂产品安全要求”、“无公害蜂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两个国家级标准。同时,江山市组织实施的国家级蜂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也为有效应对入世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02年10月18日,江山市恒亮蜂产品公司接到了欧盟有机生态认证中心发来的《有机蜂王浆认证证书》,成为我国蜂产品行业中第一个拿到进入欧盟通行证的公司。江山的蜂产业获得阶段性进展。

到了2006年,江山市蜂产业化协会发现,蜂产品市场变化很大,原来的标准又显得落后了。于是,他们开始制定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浙江省有机蜂产品地方系列标准。汪礼国表示,这6年间,他们先后制定了21个标准,但制定标准只是一种工作手段,更重要是通过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全面提高养蜂技术水平与蜂产品质量。

与此同时,江山市还建立了“协会+合作社+企业”标准技术推广监督体系。协会与合作社共同设计了“产品质量跟踪卡”,上面标明产品名称、产地、重量、蜂农姓名、是否用过抗菌素等,一旦产品发生质量问题,就可以顺藤摸瓜地很快找到产品生产者,便于合作社与协会采取相应的应对及惩罚措施。在最后环节中,还要由企业严把产品进厂入库关,杜绝劣质产品入库。

在对质量和技术的高标准、严要求下,江山蜂产业蓬勃发展。今年一季度,江山蜂产品对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长了2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