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顶天立地的民族脊梁

2007-06-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硕僧 我有话说

近年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出现了少有的热潮,从春秋到前秦,从汉唐到宋明到清朝,滚滚滔滔,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如果从忘记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创作局面是值得庆幸的,因为从中看出文艺家对我们这个民族和五千年文明史的钟爱,听出对它的辉煌与坎坷的歌吟和叹息。最近中

央电视台和东南卫视播出由王朝柱编剧的《船政风云》,就是这样一部鉴往知来的优秀之作。

《航政风云》演释的是从1866年左宗棠首倡建立福州航政学堂到1885年中法马江之战惨败近20年的历史。这是个危机四伏诡谲多变的年代:日本和西方列强对中国觊觎日久,一欲鲸吞瓜分而后快;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满清王朝已昏聩无能得失去方寸,忽而梦想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手段重振国威而支持洋务派,忽而听信投降派的主张不吝割地赔款签订一张张丧权辱国的条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洋务派大将左宗棠首创了福州船政学堂。未久,他奉调西北镇压回民起义,行前提议由爱国将领沈葆桢支撑船政。左宗棠依恃其功业名位尚可维持,沈葆桢虽呕心沥血,还是不能不左撑右挡,19年后,以舒斐尔为代表的那些当年福州船政学堂的法国老师们劫驾着庞大的法国舰队开入马江,发动了中法马江之战!此时,沈葆桢已告别人世,当年船政学堂的学生、中国第一代海军将士就不得不与福州人民一起誓死报国,与昔日的“师长”今日的列强开战。无奈清廷官员昏聩怯战,一味地坐失战机,变主动为被动,仅以30多分钟的时间,就将用长达20年时间建造的福州船政学堂和清政府第一支海军中的11艘兵舰连同上千名海军将士、民众乡勇葬身马江之中。

这不能不说是国之耻辱,如果作者把持不住正确的历史观,要么写成一部愚昧昏聩、笑料百出的丑剧,要么谱成一曲望大厦将倾而无力回天的挽歌。仰赖作者站在历史潮头,高扬历史唯物史观的主旨,在无情揭示清廷必亡的历史规律的同时,更以满含激情的笔触深入到船政大官沈葆桢及其船政学堂的莘莘学子和福建、台湾英雄人民的形象塑造上。且不说忠勇无畏、以身报国的沈葆桢的感人形象,也不说许寿山、高腾云、陈英、邓世昌、詹天佑、苏阿哥等一个个视死如归、苦战马江的英雄作为,那个一身正气众望所归、率领乡里勇士抗法保家乡的武状元林培茌,那雷亮、雷雄父子,那个台湾高山族酋长阿录及其女儿阿兰……这一个个英雄形象都辉耀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畏强敌、爱国爱乡的民族魂灵!

世代相沿的风俗往往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生活状貌的反映。雷雄和阿香的洞房夜看似红火喜庆,内里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命运的无奈和悲壮。他们的婚姻固然是爱的完满的标志,这匆匆而至的洞房夜就如剧中映出的重重火把,是为了薪火相传,而延续后代的目的就是为“代代有人打豺狼”,这情节这歌声道出了民族的命运,也唱出了这个民族的决心与气魄!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民、这样的将士,马江虽败,但在那满江流荡的血火之中,我们却窥见了高昂的精神、顶天立地的民族脊梁!也就在这血火与歌唱中凸显出作者的历史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更值得称道的是,《船政风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如以阿录、阿兰为代表的台湾子民从来以保卫中华国土完整为己任,不仅对当今鼓吹台独势力以有力一击,也为台湾从来都是中国领土一部分提供了历史佐证;苏阿哥与爱珊娅的跨国之恋不光为此剧增添了看点和别样色彩,更入情入理地将法国殖民主义者与法国人民作了政治的分野,表明自古至今东西方两大文明古国从文化到情感都是相互倾慕、友善相交的。此外,剧中展示给我们的宏大视野,从人文到科技的丰富信息量等,都是一般剧作难得一见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