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8日电今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此次展览分为年画、剪纸、皮影、木偶、染织五个专题,它们都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的代表门类。展览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400余件作品,绝大多数为传世作品和经典之作。
展览的年画专题部分包括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
剪纸专题展囊括了我国20余个地区、不同民族的作品。其中有胶东和内蒙古中部的清代熏样、湖北鄂州拓样、河北蔚县染色刻纸、浦江戏曲剪纸和保安剪纸、湖北孝感和鄂州的雕花、福建泉州的李尧宝家族刻纸、广东佛山和潮汕地区铜凿、衬色等特色剪纸,还有傣族、苗族和满族剪纸。展厅里一幅长达24米、汇集了中国历代剪纸代表性作品的长卷,和上海李守白创作的17米长的《上海童谣》长卷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赏。
在皮影专题展厅,观众除了可以欣赏到来自10余个皮影产地的20组皮影展品外,还可以看到来自陕西华县的皮影制作技艺展示,山东泰安的单人皮影戏和湖北云梦的三人皮影戏让人大开眼界。
木偶专题包括了杖头、布袋、提线和铁枝四种主要的木偶艺术形式,展品涉及10个产地。今天,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戏、晋江的布袋木偶戏、陕西汉中的杖头木偶戏和首次进京的四川变脸木偶戏为观众做了精彩的现场表演。“木偶们”的各种绝活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染织类展品几乎涵盖了汉族及少数民族的织、染、绣全部传统工艺,有出土的古代纺织艺术品和服饰,有汉族传统的三大名锦(蜀锦、宋锦和云锦)、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和近年恢复的顾绣、发绣、缂丝作品,还有汉族的民间刺绣和少数民族织绣作品。印染类则既有古代的绞缬和夹缬,也有传至现代的蓝印花布和扎染、蜡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