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新的起点上

2007-06-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晁永强 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

上个世纪90年代末,随着机构改革,一批原属部委管理的行业性高校转为了属地管理。从部属院校和行业院校一下子转变为地方院校,许多高校一时不能适应,也有一些高校以此为契机,及时转变角色,积极进取,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青岛科技大学在角色转变中,从被动到主动,寻找新定位,谋求新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保持特色,打造新优势

青岛科技大学原名山东化工学院、青岛化工学院,始建于1950年,是原国家化工部直属高校。1998年,化学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山东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山东省管理为主的体制。从行业到地方,学校失去原有的依托,一些优势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党委认识到,必须主动谋变,自力更生,尽快完成这种转变。学校很快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即保持特色、融入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青岛科技大学在国内最早开设橡胶专业,为这一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几十年的发展使青岛科技大学在材料、化工、机械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并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在新的发展思路中,首先确保这些已有的学科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竞争机制,分级管理,使校内的学科和实验室分出层次,使更多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实验室优先发展。

与此同时,学校还着力打造新的学科群。启动了“青岛科技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工作,投入专项资金打造新的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建设更多的省、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后备队伍;同时设立专项经费以培植新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为切入点,采取先期投入和后期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助推学科建设,以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学校还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办新专业,建立新的实验室,与中国石化、海尔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200多家企业开展点对点的合作,在橡胶、新材料、化工、机械、自动化等行业产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近几年,学校又实施科研工作整体进入区域战略,即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整体合作,创建更大的合作平台,通过立足地方发展规划、共享科研资源、创建工业园和大学都市科技园等方式实现了学校与地方的双赢。

真抓实干,实现新发展

学校认识到,从行业院校到地方院校的转变,既是困难也是机遇,能不能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决定着学校未来发展的空间。在划归山东省的第二年即1999年,学校党委提出了全校要集中全力办“三件大事”――建设新校区、更改校名、申请博士授予单位和博士点。

1999年11月,学校正式将新校区定址在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区内,同时也是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东临海上名山崂山山脉,南望金色的沙滩和碧波万倾的大海,规划面积为2000亩。2001年9月17日正式奠基建设,2002年9月正式启用。现在,新校区已经成为学校的本部所在地。

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三届五次会议上,青岛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的议案被专家以全票表决通过。2002年3月21日,国家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青岛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这为学校褪掉行业特征、建设多学科发展的大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3年学校在全国同批申请的单位中以工科第一名的成绩申得博士单位,并一次获得3个博士点。目前,学校已有7个博士点。

三件大事圆满完成,成为学校发展的新起点,也成为学校发展的里程碑。无论是在地理空间、学科发展平台,还是在办学层次上,都实现了提升。学校也由1998年的占地398亩、17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点、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4600人,发展成为现在占地2500亩,全日制本专科生22000人,拥有56个本科专业、49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法学等多科学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大学。2005年度青岛科技大学被SCI收录论文为237篇,在国内高校中排名居前列。在有关机构发布的全国高校科技竞争力排名和全国工科院校排名中,学校分别名列全国高校第59位和第69位。在日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06年高校学科评估排名中,青岛科技大学的化学学科排名第18位,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排名第41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