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有感于农民的笑声

2007-06-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怀銮 我有话说

近日回农村探亲,我接触到不少农民兄弟,个个喜笑颜开,人人赞不绝口,他们异口同声地道出心声:中央“两免一增加”,破天荒,得人心。免除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免除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增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国家补

贴,加减之间农民的生活有了新变化,新农村建设有了好开端。农民的笑声是这一切新面貌的最好证明。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农村是前沿,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国家根基才牢固,社会才稳定。党中央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在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指导之下,“两免一增加”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建设的一大举措,它使农民能够共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并大大激发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蓝图已经绘就,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因势利导,把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中来。我们必须看到,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需要依靠各个地方和农民自身的力量和智慧。比如,推进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但具体怎么做,里面却大有学问。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地方从当地实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农工并举,创造特色,几年坚持下来,果然改变了农村面貌,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相反,有少数地方一味强调当地地理条件差,看不到自身的有利因素,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结果年复一年,面貌依旧,错失了发展良机。前后不同思路得出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干”与“不干”、“等”与“不等”大不一样。有的农民说得好,现今党的政策这么好,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工作又这么重视,只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就一定能创出一番新天地。

如果说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那么我们各级主管部门应担负起服务的责任。农民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应及时了解和掌握,给农民多做些实事,当好“勤务员”。这些年来,各地都有很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如有的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加强领导;有的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有的送文化、送信息、送医下乡;有的送良种、带项目上门服务。虽然形式各有不同,但目的都是一个――帮助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加快发展。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受到农民的欢迎,长此坚持下去,必将大有作为。我们相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的笑声定会朗朗不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