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本报独家披露位于江苏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三名学生铊中毒事件后,引起众多媒体和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致电本报河北记者站询问详情。21日上午,本报记者再次来到对这起罕见的铊中毒病例最早作出正确诊断的石家庄市中医院,了解这里医护人员及时有效抢救中国矿大石家庄籍大学生牛同学的前前后后。
副院长刘真说:“接诊后,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了会诊,参与会诊的都是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各科专家。会诊时,一个现象引起了专家的注意:3名同学同时发病,症状相似,除了传染病外,极有可能是中毒。”接下来,常见的几种中毒原因又被专家们一一排除。这时,正在研究“神经过敏症状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的神经内科主任周贵福突然灵光一闪――他想到近期读到的一本美国文献资料上提到的“铊中毒”。
牛同学的症状和“铊中毒”十分相似!“先按‘铊中毒’治疗!”会诊医生取得一致意见。此时,距牛同学就诊还不到半个小时。血透室医务人员连夜加班为患者做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第二天的检查显示,患者症状有所减轻!
医务人员一边紧急救治患者,一边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与患者所在学校和其他两名患者家长取得联系,通报了医院的救治情况。
河北省疾控中心接报后,迅速与北京国家疾控中心和江苏省疾控中心联系。江苏省有关方面工作人员赶到学校,对学校食堂的食物进行化验,并向警方报案。与此同时,中国矿大其他两名中毒大学生也急赴北京市朝阳医院治疗。“事后的结果表明,正是石家庄市中医院医生们这一准确的初步诊断,为三名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河北省疾控中心有关专家这样评价。
6月10日,国家疾控中心技术人员放弃周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对河北省报送的患者血、尿样进行了检测,进一步证实了石家庄市中医院的诊断结果,随后其他两名同学的血尿检测结果也显示为严重的铊中毒。
“铊中毒”的特效解毒药普鲁士兰在河北省各医疗机构均未配备。河北省疾控中心又紧急联系,请求从国家药品储备库调拨特殊解毒药――普鲁士兰,在各方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很快为三位患者调配了足量的药用普鲁士兰。
6月11日8点多,经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小牛的另两名同学小石和小李在家属的陪伴下,来到北京朝阳医院门诊找到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的郝凤桐主任。郝主任立即让患者取尿样,并且让实验室马上做尿铊检查。
9点左右,家属将尿样送到了毒化实验室。
下午3点,小石和小李住进了307这间本该3个人住的病房。
4点多钟,化验结果出来了,显示铊严重超标,尿铊分别为5663ug/L和7143ug/L(正常值为5ug/L),超标1000多倍。急性铊中毒诊断成立。
6月12日,开始做第一次血液灌流了,大夫决定给中毒较重的小石先做。
经过了灌流器,滤掉和分离了铊的血液开始回输。灌流持续了4个多小时,医生和护士一直守护在小石身边。
12:45,血液灌流完毕。“感觉好像舒服多了。”小石这样对他的同学说。
13:15,薛长江大夫和谢芳护士开始给小李做血液灌流。“他们两个都很坚强,非常配合我们的治疗。”薛大夫说。这次灌流的效果让医护人员非常欣喜。血铊分别降到171.8和305.3ug/L;尿铊分别降到1974和3390ug/L。
6月15日,医护人员又为小石和小李进行了第二次灌流,血铊分别降到61和160ug/L;尿铊分别降到633和881ug/L。
6月20日,郝凤桐向记者介绍:“我们的治疗标准和预期目标是恢复正常。预计经过两三个月的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