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曾经感动过无数心灵的校园歌曲随着时间的推移正渐行渐远,曾经纯真的少年歌手跟着岁月的流逝已容颜老去。所有人都在质疑,当校园音乐已不再是流行文化的一个标识,当校园文化对社会失去了话语权,《青春无悔》、《外婆的澎湖湾》、《同桌的
向民族要旋律――流行音乐能否走出自己的风格
“目前中国许多音乐人已经成为制造欧美音乐复制品的工匠,这是中国音乐的症结所在”,本届大学生音乐节主办方之一、派格太合传媒总裁孙健君指出。他认为,中国的流行音乐的“根”不太正,当务之急是找到自己的民族魂。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知名乐评人王晓峰总结了目前中国音乐人所面临的两大问题:第一、自己的音乐基础薄弱;第二、接触西方音乐的时候,太急于把这些东西吃到肚子里,而没有消化,结果创作出来的还是人家的东西。在王晓峰看来,正是这些所谓“领军人物”的拾人牙慧,导致了“中国的流行音乐一直在给外国人配音”。
《音乐周刊》编辑部主任、乐评人卢世伟认为,学外国音乐中的精髓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注意方法。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却很少被人关注。所以在向世界学习的同时,应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引领流行音乐的新气质。
作为“唱自己的歌”一代人的代表,台湾民歌运动的灵魂人物叶佳修、王梦麟、潘越云也通过网络现场连线参与了该话题的讨论。他们更愿意将上世纪80年代亲身经历的第一代校园音乐浪潮,定义成一个社会思潮。他们认为,音乐不只是每个人个性的延伸,也应是当下社会的产物,所以应该在音乐里培育一种使命感。
向原创要精神――在商业化浪潮冲击下能否保住个性
大学生音乐节组委会此前就校园音乐衰落的原因,抽样调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结果36%的学生选择过多的商业选秀对校园音乐资源的掠夺;21%的学生选择过度商业化、急功近利;15%的学生选择学业过忙无暇关注;8%的学生选择股市红火学生忙于炒股;6%的学生认为娱乐样式多元分流校园音乐的受众。
著名音乐人许晓峰说:“其实大多数参加选秀的学生是不快乐的,笑到最后的只有一个人,每一轮淘汰都伴随着泪水。而唱歌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像我们以前在高校里比赛,不管我得了第几名,都特别开心。”他认为学校里从来不缺乏人才,但是一直没有建立一个很好的机制,可以有效地把人才开发出来。当初黄晓茂的大地唱片关注“校园民谣”,造就了高晓松、老狼这一批人,但是现在这种为校园音乐推波助澜的人越来越少了。
电视制作人曾子航表示,校园歌曲之所以能够打动很多人,就是因为它能使听者有一种回到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感动,这种感动在工业文明的时代正在慢慢流逝。许晓峰认为,现在校园音乐的式微与原创的缺失有关。音乐逐渐成为一种产品,作品的商业价值成为决定其命运的主要标准,无法表达原创精神和人文精神。
针对选秀对校园音乐资源的掠夺,有人认为,选秀可以去参加,只是在这种选秀的过程中应该提倡一些更有创意性和精神性的东西。
对于所有怀揣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来说,高晓松建议他们不要去管外面在干什么,唯有内心才是创作的最大财富。他认为不能以娱乐业的标准来判断校园音乐的好坏,校园音乐用不着向流行音乐献媚!
向生活要题材――校园音乐能否不再只拿感情说事
据某权威网站的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人把当下流行乐坛低迷的原因归结为歌曲的题材过于局限于狭隘的卿卿我我和无病呻吟。而作为流行音乐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音乐也未能免俗,既丧失了早期校园民谣“唧唧复唧唧,大家学外语”的生活描摹,也缺少了“青春的花谢花开让我疲惫却不后悔”的诗意和执著。
许晓峰十分怀念上世纪的校园音乐,他认为当时的音乐很清新,体现了对人和社会的关怀,所以一下子征服了年轻人的心。台湾音乐人王祥基也认为,校园音乐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词抓心,曲抓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灵,而这个时代与那个时代最大的差异就在于缺少纯真。金兆钧则指出,从一开始的“忧国忧民”到“风花雪月”,不同时代的学生经历着思想的变迁,现在学生们过早地社会化,思考的问题几乎没有他们这个年龄特有的感觉了。
内地校园民谣掌门人高晓松表示可以理解这种转变。首先,大学的第一特征是年龄,处在这个年纪的少年有权利享受生活。但迫于现实的竞争和压力,现在大学已不再是“白衣飘飘的年代”。但他仍坚持认为,大学里不应沾染社会和生活的灰尘,“大学的音乐就是大学的。”
本届大学生音乐节主办方表态,2007大学生音乐节将从“感恩父母、励志青春、挥洒激情、重谱恋曲”四个方向征集校园歌曲,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青春、个性的精神风貌。
向未来要自我――重塑校园音乐的文化价值
校园音乐对社会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引领效应。近年来,民族精神和传统的缺失导致华语乐坛的整体低迷,象牙塔围墙的倒塌致使这面旗帜不再鲜明。在此次论坛上,嘉宾们一致呼吁重建校园文化,重塑校园音乐的文化价值。
高晓松特别感谢他年轻时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大学是“墙高水深”,充满了思想激荡和文化先锋意识,精英意识浓厚;而现在的大学则“墙低水浅”,缺乏鲜明的个性。
孙健君对高晓松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有文化主张。他说,30年前,我们拆掉了精神围墙,有利于民族从封闭的状态下迅速走出来;30年后如果没有自己的围墙,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就会逐渐没落。所以,代表一个国家文化先驱的大学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主张和精神内涵。
据悉,“2007大学生音乐节”已于今年4月在北京启幕。这次活动历时6个月,发动了全国100所知名大学,吸引了百万在校大学生的参与。许晓峰希望本届大学生音乐节更多地展示青年人的内心世界,鼓励大学生在更广阔的路径里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人才的出现则是自然而然派生的结果。王晓峰大胆预测,如果能以本届大学生音乐节为龙头,掀起全面重拾校园文化精神的热潮,不出五年,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方向将发生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