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 脑卒中预防
6月24日是第四个“世界卒中日”。2004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卒中大会宣布,将每年的6月24日设立为“世界卒中日”,旨在唤醒专业人士和公众对卒中的警觉,改进卒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现状。
会上,来自美、法、中等国的100多位专家共同起草了《世界卒中日宣言》。《宣言》说,老龄化、活动过少、吸烟明显增加了卒中、心脏病、糖尿病和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卒中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致死病因,也是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宣言》同时指出,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所以需要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
“卒中”俗称“中风”。对“中风”国人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一般人都知道它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说陌生,是因为很多人对它尚缺乏全面了解,不识其“庐山真面目”。
中风和风关系不大
很多人都认为中风是受风着凉而引起的。其实不然。中医认为,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见症多端,与自然界善行数变的风邪特征相似,故名“中风”。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它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型。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腔隙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其损伤,加速了血管硬化。高龄、有脑卒中家族史者,中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一旦发生中风,轻者偏瘫失语、丧失工作能力,重者致死。但如果能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并掌握中风的早期症状,脑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发生中风莫慌张
中风发病前,可有多种发作预兆:
1.出现一过性的、突如其来的偏侧面部及上下肢麻木无力。
2.偏侧手脚活动不灵,但一周左右又恢复(此为可逆性的神经功能损伤)。
3.不能讲话或不能理解言语、头晕、耳鸣、单眼视力丧失、突然不能维持平衡等。
对病人家属来说,万一病人发生中风,一定要紧急送患者到正规医院或脑专科医院就诊,并采取如下一些救护措施:1.让病人卧床保持安静。在急性期内尽量少搬动病人,避免进行非急需的检查。因为此时病人过度用力可能导致脑内继续出血。但为病人适度翻身拍背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为昏迷病人松开上衣纽扣和腰带,有假牙者也应摘出,并将患者头侧向一边,这样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物不易吸入气管,头位可稍低,不宜给病人灌药,要勤给病人吸痰。最好让病人持续或间断地吸氧。
3.保持营养供给。在起病头1~2天,昏迷的病人应禁食,待病人意识清醒、没有吞咽困难后,可给予一些流质饮食,如牛奶、蛋汤等。每次量要少一些,可多喂几次。
预防中风未雨绸缪
脑血管病的预防重在防治各种危险因素,并且提倡从青少年开始预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注意:
1.营造舒适的环境。尤其在酷暑时节,不要在外暴晒,否则人体血液大量流向体表皮肤进行散热,易致脑部缺血和血压波动。2.合理饮食。饱餐会增加消化道血流而减少脑血流量,成为诱发中风的隐患。饮食上三餐要适量,及时饮水补液。绿茶、蜂蜜、牛奶、豆浆、低糖天然果蔬汁、骨头蘑菇汤均可适量饮用;多吃蔬菜瓜果、五谷杂粮,限量食用动物脂肪,蛋类及海产品则不可缺少。
3.戒烟限酒。
4.适当运动。可进行加强脑力锻炼的阅读思考和增强体力的有氧运动,如:户外散步、体操等。
5.调整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或劳累,避免过度激动、紧张,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
6.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这种手术被认为是预防脑血栓的有效方法。据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石祥恩教授介绍,在北美,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每年约有13万人做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在我国由于颈内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依赖药物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尚有待于开展。
7.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预防脑缺血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