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风化雨人心回归

2007-06-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罗旭 我有话说

“九七前,香港很多市民对回归心存疑虑,我有好多朋友就是那个时候移民海外的。10年来内地越来越发展,香港的繁荣也有目共睹,我的那些朋友现在差不多全回到香港了。”操着流利的普通话,香港柴湾地区的鱼贩王炎发对记者说,“我还和好多朋友一起在东莞买了房子,准备退休后去那儿养老呢。”

“回归不是7月1日这一

天的回归,而是全面的回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深有感触地谈道,“回归10年,香港与内地的感情不断加深,国家的向心力得到加强。”

走过10年回归风雨路,在香港,无论“草根”还是“政要”都普遍认同――

香港最大的变化是人心的变化,最大的回归是人心的回归。

增强认同感的国民教育

    香港回归之前,港英政府推行的教育政策从文化上割裂了香港和大陆的关系。

“自回归以来,特区政府视国民教育为一项重点工作。政府的目标是提升香港市民的国民意识,对祖国的认同感。”特首曾荫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1996年,特区政府就在重新修订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加大了国民教育的内容,提出了“祖国”、“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课题。

除了课程教育之外,一些旨在加强国民归属感的寻源活动也在香港纷纷开展起来。2004年,香港教统局首办“赤子情、中国心”学习之旅,拨80万元资助20所中、小学学生实施内地考察计划。

同时,加强国民归属感的官方、民间机构先后成立。

2004年,公民教育委员会与青年事务委员会成立了“国民教育专责小组”,协助制订切合香港社情民意的推广国民教育策略和计划。

2006年1月,国民教育中心成立,特首曾荫权等政府高官特地前往主持开幕仪式。

一系列的国民教育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香港人认识到,香港之所以能从一个小鱼村发展成国际性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除了依靠港人的勤劳与奋斗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祖国的支持。正如全国人大常委、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所说:“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大发展,很多商品要通过香港转口到世界各地,因此才有一个航运中心。又由于大量商品的进出口都通过香港这个平台,因此也就形成了贸易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离不了祖国的发展。”

在过去的10年里,香港康文署还先后主办了“中国传奇”表演、“CCTV京剧群英会”、“江浙戏曲展演”、昆剧《武松与潘金莲》及青春版《牡丹亭》演出、载入“吉尼斯纪录”的“十万青少年敲击乐活动”等轰动香港的表演项目,增强了香港市民对内地文化的了解。

同时,特区政府还将刘翔、姚明、杨利伟等时代明星请到香港与市民见面。

“这些活动对于增进香港人对于祖国的自豪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申奥成功、神六上天、奥运夺冠,港人欢喜雀跃之情不亚于内地人民。”特首曾荫权评价说。

危难时刻的鼎力相助

“回归祖国是港人之福。”在接受中央媒体记者采访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这样表示。说到对回归10年的感受时,她向记者们讲述了一个个难忘的历史片断: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持续一年时间里,香港股市遭受国际上一些大炒家的恶意冲击,特区政府与国际炒家展开了殊死的“金融保卫战”。此时,内地正经历着外贸出口大幅下降、内需不振、失业增多和严重的洪涝灾害。但是,中央政府仍然作出“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的承诺。这一承诺有效地帮助香港特区政府捍卫了联系汇率制度,最终击败了国际炒家。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内地和香港都带来了巨大伤痛。当时,香港短缺口罩等防疫用品,应特区政府请求,中央政府向香港送交了大量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质量防护服、防护鞋套、眼罩、口罩等,卫生部还专门从没有发生非典的地区抽调了200名护士,集中训练,时刻准备驰援香港。广东省派出得力医生赴港,送去了内地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新方法。

2006年1月31日,埃及红海旅游胜地胡尔加达。一辆44名香港游客乘坐的旅游巴士发生严重车祸,14人死亡,30人受伤。外交部、驻外使领馆、外交部驻港公署等部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妥善安置伤员和处理遇难者善后事宜。回归十年来,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和中国驻外使领馆密切配合特区政府,处理了4000多起涉港领事案件,协助特区政府与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免签证协议或行政安排。

……

另一件令港人感触颇深的事情是,十年前,香港居民拼命办理英国护照,即使上面写的是“海外公民”。后来,他们发现,英国大使馆对这样的护照爱理不理。反而那些拿着特区护照的人,在世界的每个地方遇到事情都能得到中国大使馆的热情接待和帮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特区护照了。

“十年间,当面临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时,中央政府总是不断推出各项措施,帮助香港纾困解难。”范徐丽泰动情地说,“中央政府让我们知道,谁是真正的朋友,谁能在困难时刻雪中送炭。”

民族荣光的共同分享

西方媒体日前指出:“此时此刻,中国内地正变得日益自由和开放,可以给予香港――这个混血的、有点外国风情的孩子可能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机会。”

财长唐英年也表示:“香港只有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方能走向辉煌。”

2003年7月,内地从广东4个城市开始,陆续开通赴港“个人游”。到2007年,开通赴港“个人游”的内地城市已达49个,通过“个人游”赴港的游客人数超过1970万人次,为香港旅游业和餐饮、娱乐等服务性行业带来了蓬勃商机。现在的内地游客已经占到海洋公园游人总数的近一半。“‘个人游’如同打开了水龙头,让内地的财富流入香港。”香港“兰桂坊”和海洋公园的双料老板盛智文认为:“内地游客在恢复香港经济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是点燃火焰的火柴,使得香港经济再次运转起来。”

香港700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马民”,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中国香港奥委会就积极申办马术单项协助举办权。能够在香港举办奥运会马术比赛成为香港同胞的热切期盼。2005年7月8日,在国际奥委会第117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和国际马联就2008年奥运会马术比赛从北京易地香港达成共识。回归祖国的香港同胞开始和内地民众一同共享中华民族的伟大荣光。“能够有一个奥运项目在香港举行,百年难得一见。”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说:“国家能够举办2008年奥运,我们能够分享其中的光荣,这种参与感和投入感更是不用说的。”

回归十年来,香港尽管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世界经济衰退、禽流感、非典等一连串风险的冲击,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的沉着应对下,社会保持了繁荣稳定,经济进入了20年来的最好水平。回归祖国十周年的香港,不仅赢得了国人的尊敬,而且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在美国传统基金会日前公布的2007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香港连续第1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香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加强。

十年来,如春风化雨,祖国无私的怀抱温暖了疏离150多年的香港同胞,香港民众的民族认同感日益增强。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2006年4月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75%的香港人表示会以身为中国人为荣;62%表示会以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荣;65%的人认为因为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才可以吐气扬眉;76%同意香港人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数据反映了港人对祖国、对内地和对中央的态度,与回归初期比较有着天壤之别。

曾宪梓先生的一句话,颇能反映今天港人的状态:“香港回归以来,最主要的是人心逐渐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最重要的胜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