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并于翌年(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英国。之后清朝再败于英法联军,被迫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连同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香港是亚太地区海、空交通枢纽和自由贸易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香港回归祖国十年来,经济稳步发展,港人安居乐业。香港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连深圳。人口约700万,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 敬启读者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本报特别刊登金庸先生撰写的《香港赋》,以飨读者。《酒泉赋》将于下周刊出。 |
▲香港吴冠中画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①香港一八四二年割让英国,国人言及,无不切齿扼腕,引为奇耻。诗人黄遵宪有《香港感怀》诗云:“岂欲珠崖弃,其如城下盟。帆樯通万国,壁垒遏三城。虎穴人雄据,鸿沟界未明。传闻哀痛诏,犹洒泪纵横②。”香港回归,已照汗青,洗却前耻,可慰先贤。倏然十年,繁华锦绣更胜往昔,谨作此文以记之。
中国南疆,有岛嶙峋。水清港深,便于航行。吾华人兮,族聚于斯,耕种蕃衍,源自汉秦。出口香木,远至天方,贸迁既盛,遂称香港。四方商贸,来此成群。
罂粟为祸,肇于南亚,迷人心智,败人体肤,英商挟资,贩运入华,害我生民,全国流毒。林公则徐,奏准禁烟,断其利源,戕其大祸。英人开衅,犯我海禁,攻粤不逞,北侵浙津。我军奋抗,兵折将损,炮台失守,订约江宁。
城下成盟,割我香港,百余年来,国人痛心。中山先生,香港为基,广州起义,驱除鞑虏。“革命歌”云③:“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此诚国人共同之心声也。众志成城,遂有民国。尔后国人,兴复革新。然内乱频仍,外侮不绝。七七事变,抗战八年,亦以香港为后援之基地。蔡元培、萧红,俱一时俊杰,埋骨于斯。
香港得兼中西方交汇之利,实施自由港外贸之制,社会法治厉行,港人重信勤奋。京沪资金大举南下,祖国大陆多方支援,于是乎小龙腾起,工商繁盛,乃享“东方明珠”之盛誉,而为国际金融、贸易、交通、航运之中心。小平宣布:一九九七,收回香港。创设“一国两制”之构想,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港人闻之,莫不欢忭拥护。
中英谈判,签署“声明”④。中央政府,设立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通过香港基本法⑤。一九九七,七月一日,回归大典,举世瞩目,数千嘉宾,共睹盛况。米字英旗,悄然卸下;国旗区旗⑥,高高升起。威武雄师⑦,进驻香港。举世华人,尽皆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兹当香港,回归十年。中央政府及特区政府,恪守香港基本法,谨遵“一国两制”之方针,香港亮丽更甚,活力更强。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文化、生活方式依然。小小一地,蔚成世界繁华都市,而为我国南方重镇。港口海运,迅猛发展,货物吞吐,超越纽约,已成世界第二港。
香港近倚珠江三角,远连华中六省,联袂发展,共荣经济。祖国全力支持,港人奋发努力。亚洲金融危机,得以沉着应对。SARS疫症猖獗,终于冷静消弭。昔日文化沙漠,今为影视胜地⑧。从前海岛渔村,已是购物天堂。民主循序渐进,港人安居乐业。爱国爱港,与世共舞,伴我中华,和平发展。
噫吁兮,回归十年,花艳紫荆⑨;展望未来,笑傲香江⑩。
▲《香港赋》手稿金庸
注释:
①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惶恐”原文作“皇恐”,其意一也。《过零丁洋》之下半首,作者文天祥,零丁洋在香港之西,原属香港海界。
②传闻哀痛诏,犹洒泪纵横:黄遵宪原注云“宣庙遗诏,深以弃香港为耻”。
③革命歌:即孙中山七言绝句《咏志》。此诗曾用作革命组织的动员口号和联络语,所以又称革命歌、起义歌。
④“声明”: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⑤香港基本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⑥国旗区旗:国旗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区旗指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⑦威武雄师:指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1997年7月1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陆海空三军,从北起深圳沙头角、南至蛇口妈湾码头,由陆地、空中和海上,进驻香港,正式履行防务职责。⑧影视胜地:香港电影的制作数量位居全球前列。⑨紫荆:花名,香港市花。
⑩香江:香港别名。
作者简介: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海宁人。著名报人、学者、作家。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香港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剑桥大学荣誉院士、牛津大学荣誉院士等。
“历览山川以强志,遍检群书以广闻”。《光明日报》推出《百城赋》,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含吐精微,凝炼高卓。用文言文形式畅叙祖国大好河山及历史名城,东土西域,天南海北,无不包容,和而不同。文雄气古,让人读来意气风发,壮志满怀,大有鼓天下之动的气势,实为思想文化界一大盛事。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我们全校几百名的国学会成员总是第一时间学习和拜读《百城赋》。
――湖南省第一师范国学会邓世謇
文章千古事。贵报《百城赋》写得非常精彩,文笔优美、画龙点睛、入木三分、不落俗套、很有新意、百看不厌,具有文化内涵、名城效应和历史价值,给人留下了深刻而回味无穷的印象。
――陕西省麟游县王振清
延伸阅读(最近五期)
《深圳赋》(六月二十五日四版)
《重庆赋》(六月十八日一版)
《南宁赋》(六月十一日四版)
《大连赋》(六月四日四版)
《福州赋》(五月二十八日四版)
网络支持:光明网 新浪网・新浪博客 人民网・文化频道 互动热线:010-6078146 Email:gmchb1008@yahoo.com.cn Blog:sina.com.cn/baichengfu 通讯地址:北京市珠市口东大街5号光明日报策划部100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