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办好每一所学校 关注每一个学生

2007-06-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朱振国 我有话说

钱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过。

2003年3月,波及辽沈大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正式启动,她作为原先和平区最具知名度的重点中学134中学的书记、副校长,和其他21名校长通过竞聘来到99中学。

“这所过去被称为流氓学校的中学,周边的老百姓最怕把孩子送到这里。而现在,他们害怕孩子进不了这所学校。”

钱苏校长非常自豪地说,直到目前,该校毕业生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可达半数以上。过去排名倒数第几的学校,如今已经与市内最有名的初中校比肩而立。

这只是辽宁省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短镜头。

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从2002年起,为有效遏制全省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和学生群体之间教育差距拉大的势头,辽宁省开始了卓有成效的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工程。他们为缩小区域内校际间差距,2003年启动实施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程,已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253所。2001年以来投入18.6亿元,改造危房284万平方米,撤并布局不合理学校5601所;为促进区域内校际之间教师资源的相对平衡,全省各地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校长和教师聘任制,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化制度。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和“一所村小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各市都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的交流试点工作;为促进校际间资源的相对均衡,适龄儿童按学区就近入学。取消民办公助、公有民办、国有民办、体制改革试验校、校中校等不规范办学模式。深入治理初中阶段择校现象,积极促进校际间生源的相对平衡。

学校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呢?钱苏校长说,是人气。

来校当年,学校投入700万元建起了今天的塑胶操场、图书馆、实验室和电脑室等。同时入校之初,学校积极转变教师观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当时学校的老师安于现状、观念陈旧、不思进取。那时学校有一半的学生来自问题家庭。改革伊始,学校就教导老师“不放弃学生”。在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上大胆探索,终于摘掉了落后的帽子。学校教育教学焕然一新。学校整体办学在全市名列前茅。过去无人问津的差校成为一所闻名全市的名校!

择校即择师。沈阳市第七中学校长曹淑君说,七中曾经孵化出一所令市民十分向往的民办公助学校荣芝中学,该校年年出中考状元,2004年还独揽了全市中考前八名。那时来七中读书,分数的门槛令人生畏。改革时,面对荣芝中学回归母体的挑战,七中受到极大的震动和挑战。2006年七中交流出去包括省级优秀教师在内的18名教师,也交流进来18名外校教师。

来自一所薄弱校的孙晶老师说:“刚来到七中时,学生和家长不太接纳我们,不少家长总是爱打听交流教师的能力。我们有机会来到一所名校很高兴,终于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但同时压力大,顾虑也多。”

自从融入学校这个新团体后,他们找到了方向。曹淑君说:“外校的老师刚到时,自己不好意思开口讲课,我们就先让本校的教师上公开课,之后再让交流教师讲,通过学习、融会、吸纳、创新,帮助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提升很快”。现在学校已经没有交流教师这个概念了。

曹淑君校长还有另外一个头衔:沈阳市沈河区南部五所中学的学区长。在管理中,她统筹强化三点:强化七中管理的输出,放大七中管理的优势;组织学区内共同参与的活动,促进资源共享;狠抓质量的提升,其中包括教学交流、骨干教师面对面、青年教师培训、为每所学校代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等。由于聚拢了人气,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沈阳市共投入2.2亿元对106所薄弱中小学进行综合改革,被赞誉为一项教育民心工程;大连市共投资26亿元用于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在2005年市内四区全部实现了办学设施标准化;鞍山市以特色教育推动素质教育建立了100所市级特色学校,形成了5大种类50多个特色项目的特色办学体系;锦州市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强地方、学校课程建设,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盘锦市提出“教育公平,不是降低水平”。政府积极承担责任,促进经费投入公平、办学条件公平、教师配备公平、学生入学公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