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古桥
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位于波黑境内德里那河上的一座古桥再次引来世人的目光,因为这座名
这座古桥位于波黑城市维什格来德附近的德里那河上,始建于1566年,建成于1571年,当时的波黑正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而该桥则是连接位于目前萨拉热窝的奥斯曼帝国分部和土耳其帝国在巴尔干地区控制的其他城市的交通要道。
前南斯拉夫最著名的作家依沃・安德里奇曾在1945年写作出版了名为《德里那河上的桥》的小说,该小说也为安德里奇在196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基础。在小说中,安德里奇描写了此座古桥建造的历史。在15世纪末期,当时波黑境内的一个小男孩,被奥斯曼帝国“选中”,由信奉天主教改为信奉伊斯兰教,在他的母亲陪伴下前往现今位于萨拉热窝的奥斯曼帝国城邦服兵役,途经德里那河边,小男孩和其他“被选中”的同伴乘坐小船渡过德里那河继续前进。几十年后,当这个小男孩已经当上了苏丹手下的大将军,并且统治他当年服役的地区。这位将军便下令在德里那河上建造一座大桥。这个小男孩就叫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德里那河上的这座古桥也因他得名。
在现代人看来,德里那河上的这座桥已经不仅仅是连接当时河两岸人们的一种交通设施,更是连接两岸不同文明的桥梁。在当年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地区生活的人们都皈依了伊斯兰教,其他居民以及从周边地区迁徙来的人们信奉天主教、基督教以及东正教,依沃・安德里奇指出,这座古桥正是融合不同宗教间分歧和不同文化间冲突的真正“桥梁”。
在近代史上,这座古桥作为塞尔维亚和波黑境内塞族共和国的要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波黑战争期间都充当过重要角色,也数次成为交战双方激烈争夺的对象。值得庆幸的是,虽然经历数次战火的洗礼,这座古桥的主体结构并没有受到很大损坏。现在,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古桥已成为波黑的主要旅游景点,而生活在周边的人们也常常来到这座桥上,感受当年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同时缅怀在战争中死去的亲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