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爆炸”给我们带来什么

2007-07-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主持人 杨谷 摄影:屠志 我有话说
主持人语

信息资源的高速膨胀――“信息爆炸”是一个全球性的共同现象。当前全球和我国“信息爆炸”的程度如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进展如何?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我国应该如何推进信息

资源开发利用工作?7月11日,本报和国信办推广应用组邀请部分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讨。本期先刊出中国社科院信息办主任解延德、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区副总裁万宁、EMC公司客户解决方案总监马隽的部分讲话,其余专家的讲话下期刊出。

   
解延德汪玉凯万宁马隽

主持人: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但到底信息“爆炸”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大家往往只有一个概念,没有准确的数量描述。

万宁:今年3月份,IDC做了一项主题为《膨胀中的数字世界》的研究,对全球信息增长的状况做了一个全新的统计分析。到2006年底,全球数字信息的总量达到161EB(1EB等于10的18次方字节),相当于已出版的书籍量的300万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未来五年内,每年都要增长57%。为什么?有几个“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在推动信息量的增长。例如,从胶片到数字影像和数字图象的捕捉。过去,北京市交管局的违章照片是靠胶片保存的,而现在遍布在全北京的摄像头,每天产生庞大的数字信息,用于改善北京的交通。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的变化,也造成了信息量的爆炸,每分钟一个人通过数字电话通话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一个速记员一天记录的文字内容。沃尔玛美国连锁店产生的信息量,占整个美国新增信息量的1%。

汪玉凯:我觉得IDC的研究很有价值。世界银行在研究报告里把全球信息发展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各个国家主要搞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技术开发,技术和应用是分开的,各自为政。第二阶段,政府开始制定统一的政策目标,把分散的技术应用整合,这时候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更为迫切。第三阶段,政府通过制定统一的政策目标,通过深入地整合各个领域的应用,最后可能会引起整个社会结构、组织结构的重大变化,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人类才可以说进入了信息社会。报告认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处在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转化,中国整体现在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化。我的看法,中国社会发展并不平衡,北京、上海大体上处在信息社会发展的前沿,处在第二个阶段起步开始向第三阶段转化,比全国其他地区快一步。

万宁:人们创造的信息已经超出了目前的信息存储能力,怎么样有效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

马隽:因此,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级、分类。有的信息尽管在数量上很小,但非常重要,例如,银行利率。国外一些企业专门关注按照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分类的研究,EMC有很好的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分为存储、保护、优化、利用四个步骤。首先是存储,其中有很多技术难题,比如标准化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包括把原来一些纸质的东西进行筛选整理,很多时候要国家投资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很多纸上的东西谁来投资把它数字化?在美国是政府投资,而我们国家这方面的投资相对力度比较弱。

主持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本报很长时间以来关注的内容。我们曾经报道过如何唤醒信息的问题,大量的档案资料无法数字化,即使数字化也不能很好地整合利用。北京曾经发生过地铁施工现场塌陷事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因为在施工前对地质情况不了解。其实地质资料很丰富,但都是纸质的,无法利用。现在档案馆、图书馆的信息也存在类似问题。

解延德:信息开发和信息利用是未来社会的“生命线”。中国信息化建设十多年的时间,最初的时候是跟着人家跑。由于社会整体对“信息爆炸”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准备不足,我们尽管有很大的工作热情,但还是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还处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办公流程简单结合的层面上,如果继续这样做,会把信息化搞垮。当前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缺乏分工、合作,所有的单位都从相同的起跑线出发,就像一场“群众性马拉松”,不断有人加入、退出,总在重复别人跑过的路程,造成很大浪费。

主持人:社科院系统是产生信息资源的大户,也是利用信息资源的大户,社科院承担着全国社科院系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工作,请解主任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解延德:中国社科院的信息资源开发,网络是基础、信息是关键、应用是问题、管理是保障,必须要融合到一起才能健康地发展。现在社科院网上有140.8万种哲学社会科学的书籍,这可能是国内最多的,这140.8万种图书已经可以在网上检索了。我们还在开发数据库群,涉及二三级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320多个。

汪玉凯:在政务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是最难的问题之一。我把政务信息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句,能够大大提高政府管理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第二句,通过大量的信息公开以后,老百姓和政府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从根本上改变了,这样老百姓才有可能和政府进行真正的互动。第三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老百姓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过去老百姓为什么无法和政府互动呢?它和政府处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政府是最大的信息创作源头,老百姓不知情就无法表达,但是通过门户网站,老百姓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机构设置是不是太复杂了?是不是以人为本?他完全可以表达。

主持人:EMC参加过很多大型信息资源管理工程,请谈谈这方面的经验。

马隽:信息价值和存储设备的价值的差异很大。我参加过很多信息资源管理的项目建设,管设备的人很多,甚至管数据的人都很多,但是对于信息的管理,很多企业和政府部门都不重视。很多单位的资产都有资产标签,标注着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而如此重要的信息资产,基本上没有人做标签,也没人知道信息在哪里。

解延德:我们现在还没有给信息资产贴标签的做法,但会很慎重地保管信息。在有的发达国家,存储信息的不叫“数据库”,叫做“证据库”,一字之差就把信息的质量和重要性提高了。我要用你的信息,你就要保证信息的可靠性。现在很多单位面临的问题,是把纸介质的信息变成数字信息。我们社科院有一个单位保存了数量庞大的“文革”期间的大字报、小字报,其数字化就是一个大问题。

汪玉凯: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困难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政府管理,部门分割、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政府各个部门掌管政务信息资源的80%,所有重要的信息资源都是由国家财政资金采集的,如果在各个政府部门之间都不能实现信息共享的话,这是个大问题。

马隽:还要注意培养“信息家”队伍。“信息家”是国外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指的是专门管理信息资产、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人,中国需要大量的信息家,尤其是目前的CIO和IT经理人群,要真正实现从技术专家向“信息家”角色的转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