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沧桑巨变,人民共和国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58年征程阔步,人民军队由“小米加步枪”的单一陆军壮大为精兵、高效的现代化合成军。日新月异的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16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
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一面从朝鲜战场缴获的敌军军旗,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50多年前朝鲜半岛上的生死较量中――
1953年7月13日深夜,侦察排长杨育才带领12名侦察兵,奇袭敌军首都师号称“白虎团”的第1团团部,捣毁团指挥系统,毙伤团长以下54人,俘敌16人,缴获白虎团团旗……“白虎团”番号从此消失。
当年的人民共和国,刚刚从战争废墟上站起,就不得不再次为和平而战。在朝鲜战场上,中朝军民并肩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五次战役及其后的一系列攻防作战中,共毙伤俘敌109.3万人……
展览中的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台湾国民党军队一系列窜扰破坏,歼敌3万余人,击沉击伤舰船141艘,击落飞机150多架……
在一次次胜利的光荣中,人民解放军也迎来了难得的军事训练正规化时期。从全军开展军事训练“大比武”到训练“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从合同战役战术训练到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训练目标,一直到新世纪新阶段开展的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展览大厅里,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实物在向人们无声地展示:和平时期的人民军队始终在居安思危。
展厅中搭建的海军多功能舰艇操纵模拟训练系统、坦克训练模拟器,给感兴趣的观众提供了与现代化装备亲密接触的机会。
“坐在炮长的位置上,你可以感受各种敌情条件下的战斗情景。”从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抽调来担任解说任务的苗颖涵介绍说。
正如展览所展示的一样,现代化训练手段今天已经成为提升解放军军事训练效果的“助推器”。基地训练磨砺雄师劲旅,模拟训练创设逼真环境,网络训练演练三军联动。展览通过一组组照片和一件件实物,展示了人民解放军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如火热潮。
陆地猛虎、海上蛟龙、蓝天雄鹰、空中神箭联为一体;战场感知、指挥控制、信息对抗、火力打击高效聚合――实兵、实弹、实装的诸军兵种联合演习的一组巨幅照片,勾画出了一幅陆、海、空、电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全景图”。
立足训练提升部队战斗力,坚持从严治军推进正规化建设,贯彻人民战争思想,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一个个展柜、一组组视频用雄辩的事实证明:人民解放军不愧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钢铁长城。
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
先进党组织223个,优秀党员27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66名,展厅中一幅关于党的十六大以来获得全国、全军表彰的军队先进党组织和个人的图表,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加强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最新成果。
一本本关于如何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法规制度,一张张各级党组织议事、学习和带领官兵完成任务的图片,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军队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先进性建设中进一步增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建军之本、强军之道、制胜之源,始终是人民军队不变的军魂。
打牢听党指挥的思想基础,关键在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从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58年来,三军将士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了高度一致。
人才为建军治军之本。从1950年确定在全军实施文化教育,到20世纪80年代中央军委决定干部提拔必须经过院校培训,再到2003年全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党中央、中央军委一直把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作为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
两张图表显示:到2006年底,我军作战部队军级领导班子成员,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81.7%,有出国留学经历的占10%。从2001年至2006年,全军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8项。
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结合,展览通过一张张图片表明,一个军队人才培养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大型景观《平安是这样得来的》,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1998年,滔滔长江水冲垮了堤岸,淹没了村庄,人民解放军跳进江水堵缺口,冲入村庄救群众,战斗在千里江堤上……
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这支军队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1976年7月,唐山发生7.8级地震,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10万大军徒手挖掘废墟,使16400余人绝处逢生;1987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当地驻军、武警部队与群众一起,奋战28天,扑灭了烈火……
58年来,人民子弟兵始终是参加和支援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始终是抢险救灾的突击队。在履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壮烈事业中,人民军队有30多万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以雷锋、李向群、杨业功为代表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
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后勤
今年刚刚配发全军的07式新军服,成为此次展览的一个亮点。讲解员赵早介绍,“新军服共有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600多个品种。”
从50式的仿苏联军装,到65式的“一颗红星头上带,革命红旗挂两边”,再到威武、精神、帅气的07式,军装的变迁,是国家兴旺繁荣的标志,它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军后勤战线面向基层、服务官兵的努力。
展览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军后勤投入经费上百亿元,实施了一系列凝聚军心的“固边工程”,解决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吃水、用电、洗澡、取暖、看病难等问题,营造了拴心留人的好环境。
时刻把官兵的冷暖放在心上,全军后勤集中财力物力向基层倾斜、向边远地区倾斜、向作战部队倾斜,广大官兵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饮食质量正在由温饱型向营养型发展,营区建设逐步走向美观和谐。
同样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插上“科技”翅膀的后勤装备:卫勤保障装备,能在2小时内迅速展开一个100张床位的野战医院;野战输油管线装备,全线指挥调度基本实现信息化,一天输送量达2500吨;大吨位集装车,一名司机在40秒内可装卸22吨作战物资,效能是普通运输车的40倍……
1985年以来,全军后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73项,卫生系统科研成果占全国同行业的50%。
伴随后勤装备更新换代的,是综合保障能力的跃升。军港机场功能齐全,阵地设施完善配套,投送手段立体运用,应急力量快速反应,基地保障形成拳头,教育训练贴近实战……一组组展览表明,我军后勤已经构建了与作战力量相匹配、陆海空相衔接、基地与机动相结合、现役与后备相协调的保障体系,形成了全时空、全方位的保障能力。
多媒体演示的三军一体化保障,让人们看到了大联勤的优越性。
2003年6月,中央军委确定在济南军区(战区)进行大联勤改革试点。战区内联勤机关按比例配备军兵种干部,实现了三军合编,增强了组织一体化保障的能力;战区内总部和军兵种的6类16个实体移交联勤系统,实现了统管共用,优化了保障资源配置;战区内三军部队的供应保障由联勤系统统一组织,实现了通专一体,减少了供应保障渠道和环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进三军分散保障向一体化保障转变、自我保障向依托社会保障转变、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人民军队后勤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跨越式发展的武器装备
展柜中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模型,永远铭刻着“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的功勋。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美国用了7年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我国只用了2年8个月。
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尖端武器装备的研制,为困难时期的中国夺取了世界尖端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
几乎在同一时期,我国迅速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制式化和初步国产化,自主建成了陆海空和地地导弹武器装备基本体系。
时间回溯到1949年的开国大典,接受毛泽东检阅的解放军官兵,装备的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万国牌”武器。那时的国防工业,只能生产维修一般枪械。
进入新时期,我军装备部门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快了武器装备建设步伐。陆军,建立起了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装备体系;海军,建立起了海空一体、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装备体系;空军,建立起了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装备体系;二炮,建立起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的地地导弹装备体系;电子信息装备,正朝着综合集成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和一个个景观展示,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军已经基本建成了新型主战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和保障装备协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
为我国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立下赫赫战功的,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装备科研部门和国防科技工业。
航空装备试验场、飞机总装车间、现代化的造船厂……一张张照片展示:我国已经建成了信息化程度较高、门类齐全、手段先进的装备科研试验体系,基本形成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太空是国家安全新的战略制高点。1992年,党中央果断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广大工程建设者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谱写了共和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
1999年11月,首次无人航天试验取得成功。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向太空。
展览中,那件曾经翱翔太空的宇航服,向观众述说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的喜悦……
走出室内展厅,走进广场上的四座大型迷彩伪装网,一件件大型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装备闯入视野――
那威武雄壮的坦克,那展翅欲飞的战鹰,那直刺长空的导弹,仿佛告诉中外观众:这支正在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人民军队,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