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尔滨市平房区召开庭院建设听证会,会场气氛热烈,居民们争先恐后地发言,纷纷献计献策。公园小区居民迟学志告诉记者:“看到第一期改造那样好,我真是眼馋,听说政府当时听取了不少居民的意见。这不,第二期工程马上就要启动了,我就是想代表居民发表一下意见。”
这是平房区积极做好城建工作、努力打造民心
平房区把城建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来抓,把让群众参与、让群众满意作为城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平房区已完成庭院改建37个,广场改建9处。首批庭院(广场)建设改造工程顺利竣工,预计到8月末将完成全年100个居民庭院,13个市民休闲(健身)广场的建设改造任务。
从庭“院”到庭“园”
平房区城建局党委书记张锡金向记者介绍说:“东轻厂的一部分家属楼是50多年前建设的旧楼房,没有阳台。修建庭院前,原有的简易晾衣架因工程需要被全部拆除。居民反映,拆除简易晾衣架后虽然看着美观,但洗衣晾衣太不方便了。我们认真听取了群众的意见,统一设计制作了新式晾衣架。安装完成后,不仅美观而且实用,群众都非常满意。”
记者了解到,正是此举,拉开了平房区百姓参与城市规划决策和管理的序幕。
让百姓参与城市建设,既提高了城市建设民主决策的程度,又增强了老百姓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在新平街庭院施工中,群众热情地给施工人员烧水、送水,主动为施工单位借跳板、马凳。有了群众的支持,平房区庭院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在小区环境建设中,居民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大家都努力要将庭院建得像花园一样美丽。”新伟街道办事处谷永芳主任谈到居民们的支持和帮助十分感动:“为了美化小区环境,离休干部尚海泉找来了‘贝拉’花秧苗。施工用水用电,也得到了居民董荣德和杨经武的支持。”
从庭“院”到庭“园”,小区的环境好了,美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随之提高。2007年3月,建国社区居委会联盟街道办事处成立了艺术团,艺术团平均每周在小区内搞两次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活动,让小区居民相识、相知,促进邻里之间的沟通,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社区居民李继范告诉记者:“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表演,虽然节目不一定有专业团体那么精彩,但因为都是邻居们在表演,就有一种亲切感。有时候办舞会我们都参与其中,感觉真是挺好的!”
走群众“路线”
今年初,由于天气突然变暖等原因,平房区有些居民小区附近的三、四类街路出现了道路翻浆、损坏等问题,人们出行不便,便向区城建部门要求尽快修复道路。对此,城建部门非常重视,并迅速行动,对全区的65条市政道路和56条企管道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确定了暂缓新建项目、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的工作思路,并根据资金情况逐街逐巷进行推进和实施。
在实施新平街庭院改造工程时,群众反映:“庭院修好了,变得漂亮了,可是周边道路太破了,这和新建的庭院不协调。”根据群众的要求,平房区又多方筹集约50万元左右资金投入到新平街庭院周边道路建设上,改善了道路环境。
“老百姓觉得哪儿应该修,我们就修哪儿。我们走的是群众‘路线’。”平房区副区长许桂君风趣地说。修建后的街路宽敞、畅通、平坦、美观,不但方便了居民出行,而且还使交通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群众这样称赞说:“我们提出的建议和要求,都得到了重视,政府为百姓办了好事、实事,我们也觉得受到了尊重。”
自己家园自己管
为了强化“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和“共建共享”的城市建设理念,平房区各街道社区都建立和实施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加大了城市综合性管理工作力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我们院里3000多元钱的太阳能灯,都分配到户管理。”新伟街公园小区,居民王彦老人指着两盏太阳能灯告诉记者:“这个归二楼老吴管,这个归一楼小杨管。”
记者了解到,公园小区把社区设施管理落实到单元,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另外,小区还把制定的《庭院保护守则》和《值日轮流表》进行公示,使社区居民相互监督、相互督促。
兴建街道也建立了五级综合性网络化管理机制,对每一座居民楼与辖区内的绿地、广场等所有公共设施的看护、维护及管理,都层层逐一落实,全部实行定人、定时、定量、定岗。
今年“五一”前,上海新村社区7号楼前的绿地遭到外地运输车的破坏,7号楼居民发现后,第一时间找到有关单位,及时修复了绿地。有11年街道工作经验的裴淑珍主任说:“如今小区环境变好了,居民们都十分珍惜,大家都说自己的家园要自己管。”(本报哈尔滨7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