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东科大:以科研大力推进教学

2007-07-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田静 本报记者凌翔 我有话说
“基于智能相机的包装箱文字识别”、“基于AS-R移动视觉平台的人脸识别”、“自然人机交互的实现”、“智能机器人研究”……在山东科技大学,这些科研和学科建设中的前沿课题,不仅仅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也频频出现在本科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之中。

“这是以科研促教学取得的显著成效之一。”该校有关负责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以科研促教学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依托特色优势学科形成品牌专业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的省属重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有自己的学科优势:现有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26个,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

多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制定了试点专业、品牌专业及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及相关的建设标准,并发挥优势学科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以重点学科(实验室)、博士点为依托,进行重点建设,形成了“采矿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品牌和特色专业。这些专业经过不断建设和积淀,在同类高校中学科优势明显,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成为矿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骨干专业,为国家煤炭工业培养了一批高级管理人才和优秀专家。

加大科研投入,改善实验实习条件

近几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加大学校投入、教师科研经费投入和接收捐赠投入,大大改善了科研和实验条件。自2001年以来,学校共投入经费1463.3万元,购置设备1829台(套件)。由于学校办学影响的扩大,校企共建实验室显著增加。先后与多家同办外的公司和大学联合建立了“信息家电”、“DSP信号处理”、“三维空间数据采集”、“微电子”、“地球与环境科学”和“信息通讯”等6个实验室,获得捐赠设备209件(套),总价值达1280余万元。

教师和科研人员用科研经费购置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显著增加,全校使用教师科研经费购置的实验设备2150台(套件),花费科研经费1545万元。该校的山东省重点强化建设实验室――“运输提升实验室”,以600万元建起了60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大楼,极大地改善了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化工学院矿物加工专业吕宪俊、王力和周仕学教授利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购买了价值近50万元的实验设备充填在专业实验室中,在满足科研的同时服务于本专业的实验教学。这些设备面向师生开放,既支持了科学研究,同时也改善了本科教学实验条件。

以科研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山东科技大学以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仅近两年就有107名博士后和博士落户该校。同时,科研工作的积极开展推动了高层次人才的快速发展。在山东科技大学,科研骨干一般都是教学骨干,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大多数是科研骨干。

山东科技大学全校科研经费从2001年的3465.6万元,达到2006年的13500万元,年均增幅达39.1%。2001―2006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13项,其中国家“863”“973”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10项,省部级项目131项,承担科技开发(横向)项目1884项;鉴定科技成果237项,获准专利44件,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7项,出版各类著作501部,发表学术论文8539篇,被三大检索收录616篇。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00―2004年五年间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统计排序,山东科技大学列全国第29位,山东省第3位。

山东科技大学有近2000余人次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上千名教师得到了科研的锻炼。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大大提高了这些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先后有303名教师入选校“新光工程”,3人被推选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成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

科研与教学实现良性互动

科学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使教师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他们将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应用于本科教学中,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授课质量和教学水平。2006年全校评出的30名教学名师,不仅是教学上的佼佼者,在科研方面也是排头兵。

山东科技大地科学院与山东新汶矿业集团进行了多次校企合作科研攻关,在科研中采用了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法勘探、工作面电法动态监测技术等多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2005年以来,教师在《应用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勘探》、《工程物探》等地质工程、水文水资源、地球物理学专业的授课中,及时把这些新方法、新技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及学科最新进展,丰富了课堂的实例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矿床承压水上开采的“下三带”理论,作为矿床水文地质的经典教学内容加以推广和应用,成为科研项目成果向理论教学转化的典范。

培养学生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2004年起,山东科技大学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开展了“教师――学生”科研结对工作,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在项目中承担一定任务;或是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导师的科研结合起来进行,使导师能够对学生的论文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三年来,学生中有37016人次参与了各级各类科技活动,1500余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指导,有的本科生参与了省、市级项目,甚至参与了国家“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土建学院于2002年设立了“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到目前共设立本科生研究项目100多项,主持和参加的学生达到600余人。化工学院矿物加工专业2005年和2006年两届毕业生,其毕业设计选题70%取自教师的科研项目。此外,学校建还建有137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在培养大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