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侯耀文的一次采访

2007-07-2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对侯耀文的一次采访

得知侯耀文先生突然病逝的消息,惊讶之际,颇为惋惜和感慨。也不由得忆起十几年前与他的一面之缘:那是1995年深冬,深圳某报副刊编辑约我采访侯耀文,请他谈谈当时的相声状况。

此前,这家报纸和这位编辑我并不熟悉,对约稿电话感到意外;而且我也不认识侯耀文,他又是个当红的著名演员,我

只是个普通作者,恐怕他拒绝采访,因此面露难色。但经不住人家“读过您的大作”这种虚荣的诱惑,我还是答应下来。

通过朋友辗转得到侯耀文的电话号码,随即我把电话打到他家,是一位女士接的。还没等我把话说完,那头就一口回绝:“我丈夫很忙,他没时间接受采访。”简单明了,不容置疑。我拿着传出盲音的话筒,呆呆地尴尬了好一会儿,后来知道,这位女士是从电影学院毕业不久的侯的新婚夫人。

夫人挡驾,不得已,只好打侯耀文的呼机。他很快回了电话,听清我的意思,十分爽快地答应下来。他告诉了我住址、几条乘车路线以及下车后的标志性建筑,详细得不能再详细。还未见到本人,先对这位侯门传人、活跃曲坛的屈指可数的著名相声演员,有了几分亲近和好感。

那时,侯耀文还住在丰台北大地铁路宿舍一幢普通楼房里。他的家在一层。房间的格局像是两套单元房打通在一起,很宽敞,装修和摆设华贵而不失典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窗前搭出的四面透光的精致凉棚摆满了各种盆花和常绿植物,尽管时值寒冬,却是生意盎然。我们在他的书房交谈,四壁满是书籍,专业书自不用说,文史哲、人物传记等应有尽有。除了家学渊源,除了艺术实践,仅这些书籍也佐证了一位名家舞台后面的不懈追求。

侯耀文给我沏了一杯茶,问我抽不抽烟,我说我带着烟,他不再让,径自连喝着大杯子里酽的几乎成了黑色的茶水,边不断一支接一支抽着“万宝路”烟,我们就这样有如两个“烟囱”,在烟雾缭绕中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长谈。

侯耀文分析了当时相声的

现状,他从演员、表演、作品、环境等一一道来,尤其让他忧虑的是创作队伍的薄弱和好作品的匮乏。他谈到相声的“冷嘲”,也谈到相声的“热讽”,如何用相声这种老百姓喜爱的传统艺术形式再现现实生活,如何把握这个“度”。他渴望新人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他说,“当歌坛通俗歌手‘各领风骚没几天’时,相声舞台却总是一些老面孔,如果没有新人的不断出现,相声不可能繁荣。”他还以一位名演员,也是自己的朋友为个案作了分析,对这个人提出了自己的期许、希望和忠告。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令人感动。虽是对一个人说的,却寄托了侯耀文对整个相声界的一些想法。

侯耀文最后谈了他的父亲,谈了要为振兴相声近期和长远准备做的事。

万家灯火时,尽管侯耀文先生谈兴仍浓,我不得不告辞。我问他,文章写好后要不要审核?“你住得很远,不必再跑了。发表后就近把报纸送到复兴门我母亲家就行了,交给我妹妹侯珍。”

这是侯耀文先生留给我的最后的话。“任务”完成了,从此再未与他联系。

耀文先生,一路走好!你不会想到猝然辞世,也不会想到身后的哀荣。当你的家人、朋友、徒弟、领导、同仁以及喜爱你的观众思念你时,你最想说的一定是:把相声艺术传承下去,为人民群众送去笑声!

□李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