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06年,我国GDP增长率经修订为11.1%。2007年上半年,又略有上升,为11.5%,不仅没有出现从经济上升通道到下降通道的拐点,反而还稍微越过我国经济适度增长区间的上限边缘,你怎样看待这种形势?
刘树成:这种形势说明我国的经济周期出现了新特点,在我国过去的
不仅我国经济周期出现了平滑化的良性大变形,从世界范围来看,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等世界上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也出现了经济周期平滑化的趋势。经济周期由过去那种起伏剧烈、峰谷落差极大的波动轨迹,向着起伏平缓、峰谷落差缩小的波动轨迹转变,美国学者将其称为经济波动的“大缓和”(GreatModeration)。其中原因,都与各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宏观调控的不断改善有关。这样,在以十年左右为期的“中程”周期来考察经济周期时,其中可能包含两三个小的“短程”周期,也可能包含不止一个上拐点(峰顶),可能包含两三个小的上拐点,这有利于延长经济周期在适度高位的平稳运行。
记者:有人把经济周期波动由上升通道转向下降通道的拐点来临比喻为“狼”来了,近三年来,国内外不断有人预测说:中国经济的拐点来了――“狼”来了。但实际表明,本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一直在延长,而下降拐点“狼”却一直没有来,你认为原因何在?
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之所以出现良性大变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供求分析框架出发进行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供给面分析,市场机制的引入及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使经济的供给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原有的“煤、电、油、运、材”的瓶颈制约已不同程度地逐步缓解,有的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阶段性的相对过剩,这有利于延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支撑经济在适度高位的持续运行。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由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转移,这些就业结构的变化,提高了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以不变价计算的每个城乡就业人员的GDP产出率,1978年为903元,2006年上升到6304元,提高了6倍。这使经济的供给面大大改善和提高;再加上大量的农民工以及城镇中的下岗再就业人员等,其劳动力成本很低,使城镇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使其购买力较低。这样,一般商品供大于求,使物价保持着低稳水平。这从一个角度解释了本轮经济周期中“高增长、低通胀”现象。
需求面分析,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推动着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整体上说,消费结构的升级表现为:居民消费结构由满足温饱需求的“吃、穿、用”阶段,向满足小康需求的“住、行”阶段升级。城镇中除高收入者外,一部分中等收入者的收入也正在不断积蓄,这部分购买力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持久性。消费结构的升级和相应的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我国本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重要推动力。
政策面分析,以往的宏观调控都是在“大起”之后,即经济全面过热之后再来进行调控。在本轮经济周期中,汲取了历史上多次“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宏观调控表现出新特点:第一是及时调控。在经济周期的上升过程中,及时地进行宏观调控,防止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由局部性问题转为全局性问题。第二是不断调控。在经济周期的上升过程中,不断地、多次性地进行微调,控制住经济波动的峰位,使经济波动不“冒顶”,即不突破经济适度增长区间的上限,从我国目前国情看,大体为11%左右。这就有利于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延长。
记者:你对下一步经济运行有何政策建议?
刘树成:首先,宏观调控要化大调整为不断的小调整。本轮经济周期由上升通道转向下降通道的拐点一直还没有出现。按照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拐点的调整一定会来。拐点有两种:一种是大拐点,一种是小拐点。大拐点是指经济周期由上升通道向下降通道剧烈地、大幅度地转折。这种转折往往要付出较大的调整代价。小拐点则是指经济周期由上升通道向下降通道平缓地、小幅度地转折。不断地进行宏观调控,就是要化大调整为不断的小调整,以防范大拐点的出现。在目前的调整中,主要倾向还是防止经济运行由偏快转为过热,以延长经济周期继续在适度高位的平稳运行。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宏观总体稳定下的一些波动问题,如不同产业的波动,物价、房价等价格波动,股市波动等问题。
其次,把政府的微观规制从宏观调控中剥离出来。节能减排、把住土地闸门等,本属于政府的微观规制职能。但由于是“政府”职能,很多人就将其视为“宏观”问题而归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中。这样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把住土地闸门的贯彻执行。因为宏观调控是针对经济运行的短期波动和变化而采取的措施,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它可松可紧。但节能减排和把住土地闸门等这些属于微观规制方面的长期任务,却不能时松时紧,而必须常抓不懈。所以,要把节能减排和把住土地闸门等这些政府的微观规制从宏观调控中剥离出来,以利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最后,大力解决总储蓄大于总投资的困境。目前,我国总储蓄大于总投资,外贸顺差持续增大。要解决这个外部不平衡问题,就需要扩大内需。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我国目前处于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这主要是要解决住房问题,要加强规划,优化商品房供给结构,加大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和廉租房的供给,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这既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也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发展的长远问题。
居民消费结构由满足温饱需求的“吃、穿、用”阶段,向满足小康需求的“住、行”阶段升级,买车成了人们的新需求。河北青年报记者朱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