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末,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的大潮,王贵海第一次走出国门,从大庆油田来到了苏丹。而今,39岁的王贵海已经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苏丹项目上工作了整整8年。8年间,他秉承石油人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谱写了中国石油人海外创业的新篇章。王贵海刚到苏丹之时,距离苏丹南部油田投产只有短短两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王贵海和他的同伴们夜以继日地与时间展开了赛跑,1999年6月22日,苏丹黑格里油田终于全面投产,在苏丹的土地上叫响了中石油人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名声。
还没有从黑格里油田顺利投产的喜悦中走出来,王贵海立即遭遇了海外工作的另外一个挑战:国际交流关。他所在的采油厂是一家由中石油主导的国际联合作业公司,员工除了中国人以外,还有苏丹、加拿大、印度和马来西亚国家的工作人员。根据国际性企业的作业规范,工作语言是英语。
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作伙伴,王贵海“听不懂,说不出”,合作伙伴也一度对王贵海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王贵海没有抱怨,白天上现场,他请一名英语相对较好的印度操作员当临时翻译,增加学习语言的机会;晚上别人休息,他把自己关在闷热的铁皮房里背字典、听广播。很快,他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满足了工作交流的需要,并逐步获得了国际合作伙伴的认可。
在苏丹油田工作的8年时间,王贵海深切体会到,最需要转变的是观念,是习惯。身处与国内不同的环境里,王贵海积极熟悉国际化企业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并本着与人合作,一切为了企业利益的出发点,诚心诚意地与国际合作伙伴一道解决种种技术难题,确保油田顺利生产。他先后被指名参与组织埃尔托等多个油田的投产,他也因此荣获中国石油集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今天,当王贵海用流利的英语同苏丹、印度和马来西亚的合作伙伴谈论工作时,你丝毫看不出这就是当初那个被英语所困扰的汉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自信、干练、熟知国际规范的新一代中国石油海外创业者的形象。(据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