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创新政治课教学形式?湖北大学针对这些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该校坚持贴近学生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多媒体教学:课堂“美”起来了
集文字、图画、声音和影视短片等元素于一体的精美课件,提升了学生的
湖北大学在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时,充分运用丰富的图片影视资料和多媒体教学形式。例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导言课时,老师精心挑选了10多张中国近现代人物图片等,以此浓缩中国近现代160多年的历史发展大势,突出强调开设该门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精炼的文字、悦耳的声音、精美的图片,精彩的讲解,使我们的课堂一下子‘美’起来了。我们有一种美的享受。”同学们这样感叹道。
“接力”式教学:课堂“赛”起来了
因感觉的疲劳会滋生学习的疲倦,针对当代大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湖北大学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了“接力”式教学模式,即将一个教学课堂按照章节特点划分为3―5大块,同时根据教师各自擅长的内容,采取专题教学的具体方法,一个教师负责讲授一大块内容,讲完后由下一位教师接替,讲完为止。
虽然这种“接力”式教学模式尚处于教改试点阶段,但已经初步显现出其实效性:教师感觉到了竞争的压力,这样教师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将个人最得意最出彩的教学水平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接力”式教学模式将几位教师置放于一个教学课堂的平台上,让其亮相竞技。
此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尽情地领略到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吸收各位教师的精华,学有所得。“接力流动的感觉真好。”有同学这样评价道。
“互动”式案例教学:课堂“活”起来了
教学过程中,湖北大学适时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影视教育片,要求学生围绕课堂讨论的题目去观看、去思考,并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展开讨论或辩论。同学们分别观看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世纪中国》、《甲午风云》、《西安事变》等教学片。通过上述影视教学活动,学生在“还原”的历史中感受历史,认知历史和评价历史。
在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的课堂讨论中,教师以典型案例为主线点评学生讨论。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通过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东京审判》,然后在课堂上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教师予以点评总结。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则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然后以“德国侵占胶澳所带来的双重影响”为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双重影响――破坏性和“建设性”影响,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直观实践教学:课堂“动”起来了
湖北大学还组织学生参观武昌辛亥革命红楼纪念馆、二七烈士纪念馆、汉口租界、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等革命遗址。近期,6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任课教师带领200多名学生代表前往辛亥革命红楼纪念馆、农讲所两地参观学习,而随后出版的《湖北大学报》则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为题对此活动进行了报道,扩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影响。
参观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同学们在红楼和农讲所参观学习时,讲解员生动鲜活的语言和历经沧桑的文物将辛亥革命那段难忘的历史再现在同学们眼前。文学院2006级新闻专业学生沈巧红说:“这次活动让我们走出课堂,在红楼和农讲所参观学习,这能让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很吸引人。”历史文化学院2006级学生李荣荣说:“参观红楼能让我更直观地感受这段历史,不再是课堂上抽象的纯理论认识,这对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很有帮助。”(标题书法:沙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