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在重庆北部新区红锦大道,武警战士在营救149路公交车驾驶员。新华社发(陈山摄)
一场特大暴雨
几番生
死营救
7月中旬开始的重庆特大暴雨,创下了多项历史之最:7月16日至22日,全市18个区县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潼南县、铜梁县、巴南区超过200毫米,沙坪坝区、合川区、璧山县分别达到371.3毫米、376.5毫米和335.8毫米。铜梁县一小时最大雨量达69.5毫米,沙坪坝一小时最大雨量达55.6毫米(按气象部门划分,24小时降雨量达到50毫米即为暴雨)。7月17日,铜梁县、璧山县、沙坪坝区日降雨水分别达到179.5毫米、258.0毫米和262.8毫米,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气象部门说,沙坪坝区这样的日降水强度,每280年才可能出现一次。
特大暴雨中的重庆,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生死营救的动人场景。
7月17日,沙坪坝区陈家桥镇降水量达350毫米,急剧上涨的河水迅速漫过堤岸涌进了镇内,镇内一些低洼地段,平均水深达到5米。众多来不及撤走的居民被咆哮的洪水围困,情况万分危急。
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等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火速调集5350名解放军、武警官兵,300台公安抢险车,70余艘冲锋艇、橡皮艇前往营救。到7月18日下午6点,被围困的1万余人均被以各种方式疏散并得到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无一人死亡。而主动要求参加抢险的武警战士康波和陈家桥镇干部陈治萍,却在17日晚因乘坐的冲锋艇被激浪打翻而遇难。
17日下午,璧山县城主要街道积水已超过2米,连接外界的5座大桥全部沉入水中无法通行,大部分交通、通信、电力中断,县城在暴雨中已成“孤岛”。为确保群众安全,所有机关干部、武警官兵都坚守第一线,被紧急调来的10多艘冲锋舟一刻不停地搜救。到19日,共转移58000人,营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3000余人。
还是7月17日,暴雨中形成的山洪和泥石流,使南岸区龙门浩街道险些面临灭顶之灾。协勤雷龙海赶紧出外巡查险情,就在他出门后不久,自家的房屋就被汹涌的洪水淹没,22岁的女儿在家中遇难。
7月19日,一块近百吨重的巨石被雨水冲出后,砸在崖下一幢两层砖结构楼房上,屋内正在睡梦中的一家三口被掩埋。武隆县政府组织80余名施救人员赶到现场施救,为了不伤及被埋在下面的人,施救者坚持用手刨,直到每双手都刨得鲜血淋漓,才将3人全部救出。
困难中互帮互助,危难时生死与共,雨幕中,这样动人的场景数不胜数。人们的心近了,战胜灾害的信心也更足了。
救援任务“包干制”
救灾防疫两不误
重庆的灾情,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灾情发生后,国家防汛抗灾总指挥部迅速调集救灾物资运往重庆,党中央、国务院委派的工作组随即赶赴沙坪坝区和璧山县等重灾区。
7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随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在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等陪同下,深入灾区实地察看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来自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让受灾群众倍感温暖,也极大地增强了重庆人民战胜天灾的信心。
7月19日,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在主持召开全市防汛救灾工作会议后,冒雨前往南岸区上新街龙黄公路察看泥石流滑坡地险情,看到一些地方房屋和财产受损严重,汪洋要求各级干部坚守灾区最前线,实行救援任务“包干制”,确保受灾群众尤其是生活困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对发生人员伤亡的家庭,要给予更多的帮助。
璧城街道是璧山县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由于城区的水、电、气供应中断,不少受灾居民、外来个体商户吃饭成了难题。璧城街道组织机关干部第一时间调查了解受灾群众的人数,并通过发放饭票的形式,从18日开始,在璧山中学、璧泉初中和北街小学分别设立了3个灾民伙食供应点,每天中午和晚上定时、免费、集中为灾民提供充足可口的饭菜。第一次到伙食供应点吃饭时,受灾后在家连啃了几顿干粮的杜启发,终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在激流冲来的时刻,陈家桥中心医院没有一个医务人员退却。他们马上将住院病员转往二楼。由于洪水来势汹涌,一楼很快被淹,水深达3米,进入医院的通道被淹,全院断水、断电,医疗设备严重损坏,143名住院病员及病员家属、医务人员共400多人被困。情况紧急!当天下午5点,在400多名武警官兵和医务人员的护送下,被困人员全部脱险。专家组在临时安置病员的陈家桥镇中学为病员进行了会诊后,又出动18台救护车往返50多次,到晚上9点多,将病员全部转送到市内11家医院。整个转移过程无一人员伤亡。
为了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重庆卫生防疫部门启动紧急预案,数百支医疗防疫小分队分赴灾区。供电部门片刻不停地抢修设施,7月21日,陈家桥镇完全恢复供电,洪水退去后,小镇万家灯火的景象,在静谧的小雨中显得格外温馨。
洪水冲得走财物 冲不走精神
7月22日,沙坪坝区委、区政府在重庆大学城主办“情系灾区・爱心奉献”心连心大型赈灾义演。接到演出邀请后,中国歌剧舞剧院专业演员王莹推迟了原定的一台录音节目,第一时间赶到重庆。重庆歌剧院演员许芳,几天来一直辗转各个灾区义演,说话都有些困难了也毫不推辞:“在这样的天灾面前,谁都应该出一份力。”沙坪坝区文化馆63岁的曾令弟老人,为演出赶排了方言评书《咆哮的梁滩河》。当他在舞台上深情地呼唤救灾牺牲的英雄:“陈治萍,你在哪里?”许多观众的眼里都噙着泪水。
第二天,赈灾义演又在沙坪坝区三峡广场举行。73岁的杨昌北老人腿脚不便,拄着拐杖前来捐出了10元。义演结束时,现场共募集捐款400多万元。陈家桥镇的彭?文抱着小孩前来观看了演出。他说:“看到政府这么关心大家,我们也有信心战胜天灾。”
更多的爱心从四面八方涌来。重庆市红十字会、市工商联发起的“风雨同舟―――重庆百企抗洪赈灾大行动”,一天时间便募集了整整55车赈灾物资。重庆一个民营企业家正在外地谈业务,专门打“飞的”回来安排捐赠。还有一位民营企业家正在国外考察,得知重庆受灾后,立即通过越洋电话认捐200余万元。到23日下午,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市慈善总会已经为抗洪救灾募集了2000余万元。到24日,重庆市政府社会捐助接收办公室也已接收社会捐助1000余万元。
在共青团重庆市委下发《关于动员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抗洪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后,数千名青年志愿者赶赴各个灾区。长江师范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不仅为璧山灾区带去了学校师生捐赠的钱和衣物,还将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作为最好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课。
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部分文物遭受洪水袭击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政委阮炳黎少将和院长李建大校等校领导,带着200余名学生冒雨来到渣滓洞受灾现场义务清理淤泥,清理被堵塞的排洪管道。他们在淤泥中挖出了电话、火盆等珍贵文物。阮炳黎表示,后工学院将派人清理受损文物,无偿支持施工机械,还将派出专家组勘查受损建筑,免费为渣滓洞设计防洪排水系统以及房屋重建方案。
7月23日后,重庆的暴雨洪灾已渐渐退去,受灾群众正陆续重返家园开展生产自救。在几天前曾经浊浪滔天的陈家桥镇梁滩河大桥附近,记者看到,人们正忙着清扫污泥。在劳动间歇,其中一位中年人对记者说:就像那些抗洪标语所说的,洪水冲得走我们的财物,冲不走我们的精神。
长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抗洪救灾突击队队员,正在帮助璧山县7・17洪灾临时接收捐赠实物处从大卡车上卸载接收捐赠的矿泉水。李中海摄
气象专家解析重庆
特大暴雨洪灾成因
链接 重庆市气象局局长王银民,重庆市气象台台长刘德,重庆市气候中心主任程炳岩等三位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说,西南低涡是这场暴雨的“元凶”。从17日到19日,西南低涡一直盘踞在渝西地区,且较为深厚。西南低涡中心附近的辐合上升运动十分强盛,源源不断的水汽在渝西地区汇集、抬升凝结、形成云雨,造成了暴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华北高压的稳定,阻断了西南低涡的东移路线,酿成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7月16日、17日强降水主要在四川和重庆,18日、19日进一步发展到江汉、黄淮、江淮等地,20日雨势减弱。这些地区接连出现强降水与相对稳定的大气环流有关。一方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在江南、华南一带,其外围的西南气流把热带海洋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另一方面,巴尔喀什湖地区(东经70度)有稳定的阻塞高压,高压前部的偏北气流又把北方冷空气带到黄淮、江淮等地,这种形势十分有利于冷暖空气的交汇,从而产生暴雨等强降水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