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袁隆平精神及其时代意义

2007-08-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也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几十年来,袁隆平以杂交水稻研究的突出成就,为解决中国粮食自给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在带给我们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袁隆平精神反映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求,体现了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

品质,凝结了袁隆平对人生实践的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

袁隆平坚持在挑战中勇攀高峰,体现了一种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杂交水稻是世界级科技难题,发达国家较早涉足并投入巨大。这个科技难题能在中国取得突破,首先得益于袁隆平的巨大勇气和执著探索。一是勇于挑战权威。袁隆平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尊重以往的结论但不拘泥于以往的结论。面对“水稻杂种无优势”这一经典结论,袁隆平凭着一股大无畏的科研勇气和深厚的遗传理论功底,毅然冲破传统理论的束缚,勇敢地选择了杂交水稻研究,并最终取得了突破。二是勇于挑战未知。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探索未知世界。从异形稻到杂交稻再到超级稻,从三系法育种到两系法再到一系法,袁隆平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创新,一直在突破,永不止步的科学探索,终于使杂交水稻研究一步步走向成功。三是勇于挑战自我。杂交水稻研究的每一次成功,袁隆平都把它当作新的起点,而不是把它当作居功自傲的资本。他说:“搞科研就像跳高,跳过了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袁隆平没有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总是不断地给自己压担子,不断地向着新的高度迈进,而每一次攀登到新的高度,都经历了创新的过程,充满着创新的精神。

袁隆平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要求。当今时代,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关键也在于自主创新。可以说,自主创新能力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就是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就是要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成功,是我国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涌现的一个光辉典范。学习袁隆平精神,就要像袁隆平一样,始终着眼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切实增强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开拓科研新领域,不断挑战科研新难题,不断开辟科研新境界,做到生命不息、创新不止,为推动科技和社会进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袁隆平坚持在困难中矢志拼搏,体现了一种锲而不舍、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

科学研究之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笔直的,农业科学研究尤其如此。在几十年杂交水稻研究的风雨历程中,袁隆平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坚定意志和顽强毅力。杂交水稻研究刚刚起步时,各方面的条件十分艰苦,善于化困难为动力的袁隆平,总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开展科学研究;遇到地震、洪水和病虫害等天灾,视杂交水稻研究为生命的袁隆平,总是像母亲爱护自己的婴儿一样呵护着他的科学成果;面对一些人曾经的不理解和冷嘲热讽,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的袁隆平,总是坚持不懈地坚守在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线。正是因为袁隆平具有这种迎难而上的坚定意志,杂交水稻研究的一道道难关才被攻克。正是这种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铸就了袁隆平务实苦干的奋斗精神。袁隆平常说:“书本上种不出小麦,电脑里种不出水稻。”他始终保持着农民和实干家的真实本色,信守着实践出真知的科研准则。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他总是将田间地头作为最大的实验室,从未停止过亲自下田的科研活动。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埋头苦干,成了袁隆平攻克一个个难关、取得一个个胜利的重要法宝。

袁隆平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锲而不舍、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深深地启示着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尤其需要像袁隆平这样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扎实苦干的科学家和劳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必须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既有可以预想的困难,也有预想不到的困难;既可能遇到自然的挑战,也可能遇到来自人类的挑战;既要面临国际社会的诸多矛盾,又要面临国内方面的诸多矛盾,仍然需要我们长期付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我们要像袁隆平那样,不向困难低头,不为险阻屈服,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埋头苦干的劲头战胜一切困难,通过辛勤劳动和扎实工作,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袁隆平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年轻时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始终把解决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袁隆平始终认为,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归功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归功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辉煌成就和巨大荣誉的背后,透现出科学大家对人生和事业的深刻领悟。袁隆平谢绝国外财团和研究机构的盛情相邀,放弃外国优裕的生活,心甘情愿地扎根中国,始终不渝地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50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科研阵地,白天做的是杂交水稻实验,晚上做的是杂交水稻的梦,但他从不把杂交水稻研究作为搏取功名的筹码,而是把它作为奉献的平台,总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寻找新的起点。袁隆平的名字如今被估值超千亿元,但他对此淡漠超然。袁隆平心无旁骛地坚守自己的科研责任田,即使后来担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事业上。在袁隆平看来,只有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成功才是最有价值的。

袁隆平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淡泊名利、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时代风范,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不论身处什么岗位,每时每刻都要经受包括名利在内的各种考验。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名利观,才能培养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心境,才能激发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增强干好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否则,就可能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甚至发展到人格泯灭、贪赃枉法、腐败堕落。面对名利的诱惑,必须有一种无我精神,这是成就高尚人格和辉煌事业的根本条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都应该像袁隆平那样,始终做到国家第一、事业第一、奉献第一,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服务社会、造福人民;都应该像袁隆平那样,正确看待得与失、苦与乐、荣与辱等重大人生问题,作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选择;都应该像袁隆平那样,做到不为虚名所累、不为金钱所困、不为权力所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超然的境界。

袁隆平坚持在大局下组织协同攻关,体现了一种精诚合作、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研究的领军人物,从来不把杂交水稻研究看成是个人的事业,而是深谙只有联合攻关才能成就杂交水稻事业的道理。他的这种无私而博大的胸怀,不但推动了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也让每一个与他合作过的人感念不已。袁隆平真诚地与他的研究团队合作,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旦有了新的突破和发现,就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同伴,让同伴与他在研究中共同成长。袁隆平真诚地与国内同行合作,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从不以单位不同而保守秘密,把三任总理拨给的数千万元研究专款,用来组织全国同行共同研究,把申请到的研究课题分配到全国不同的地区和单位,进行分类指导、合作攻关,不但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而且迅速在全国形成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的局面。袁隆平真诚地开展国际合作,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技术和育种材料,传授或赠送给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以帮助他们发展杂交水稻,为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如此,袁隆平还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以确保杂交水稻研究后继有人。他在申报奖项时,总是把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后,把合作者的名字写在前面;他为了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长远发展,将一个个助手和学生送往国外深造;他为了加快杂交水稻科技进步,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给他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的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农业科技奖励基金,奖励为杂交水稻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舍一己之私利,成大局之伟业,袁隆平的胸襟和品德令人肃然起敬。

袁隆平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精诚团结、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因为科学研究需要集思广益,市场经济需要互利多赢,和谐社会需要共建共享,这就要求我们像袁隆平那样,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充分发挥团队优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凝聚起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事业的希望总是在年轻人身上,这就要求我们像袁隆平那样,立足长远谋发展,培养更多接班人,把知识传授给来者,把经验介绍给大家,使我们的队伍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因为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社会合作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像袁隆平那样,坚持在更加宽广的舞台中求发展,在更加深层次的领域中求协调,在更加广泛的人群中求合作,为实现伟大目标而共同奋斗。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袁隆平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集中体现,是无愧于当今时代的精神华章,是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证明,具有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典型示范。无论什么时候,精神力量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快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需要大力学习和弘扬袁隆平精神。(执笔人:雷国珍 袁望冬 毛明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