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心丈量大地

2007-08-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吕贤如 我有话说

刘先林工作照。(资料照片)

他是位爱迪生式

的科学家,思索不停,创新不断,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是位徐虎式的院士,手机24小时开机,风尘仆仆奔波于现场,与作业员同吃同住,随时为人排忧解难。

他更是位当代最可爱的人:每逢行业发展关键时刻,他总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率领团队抢占新的科技制高点。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指出,他带领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改变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实现我国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被称为测绘行业的袁隆平,十多年来为国家节省资金约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并放弃大笔合法收入,人们说他解决了测绘行业很多人的吃饭问题。

他其实是位不按常规出牌的人,被院士同行称为不修边幅、不善言辞、不循常规、不拘一格的奇才。

他就是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一头白发,黑红的脸膛,慈眉善目,衣着简朴,用一部缠着透明胶带的小品牌手机,看上去更像个看大门的工友。

收获

丈量地球并带回家,是人们对于测绘的比喻,因为测绘是将地球表面形状的各种信息描述下来。

短短二三十年间,我国测绘科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丈量地球并把它带回家的速度从三年缩短到两三个月,这是因为实现了从人工测量、纸上画图,到数字航空测量和利用计算机快速构建立体模型的飞跃。

在这场革命性变革中,刘先林发挥了关键作用。

今年5月30日,刘先林和他的团队又迎来难忘的一天:他们研制的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该摄影仪填补了国内空白,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度过了紧张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后,刘先林可以松口气了。他知道,我国测绘界被进口仪器称霸天下的局面不会重现,我国数亿元资金不会因此浪费。

在科研团队的庆祝晚餐上,压抑不住的喜悦使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一支烟,破例吸了起来……夜晚,太太的每句话乃至唠叨,他听起来都更加入耳。

然而,刘先林没有陶醉,他想到了SWDC产业化的漫漫征途,他又仿佛看到了国产仪器广泛应用的美好景象:在国土,在测绘,在水利、公路、铁路、城建、环保、旅游……这是他一生梦寐以求的最终理想!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使刘先林迎来一次次收获。而播种、耕耘则要上溯到上世纪60年代。

那时,我国测绘领域还是科研空白点。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贾玉澄回忆说,当时我国测绘中使用的仪器,不是前苏联的,就是西方莱卡、菜斯的。

年轻的刘先林心中种下了不服气的种子。这不服气化作了刻苦学习的动力,化作了日后自主创新的动力。

在单位支持下,他吃苦耐劳,两度抓住上机机遇。1965年,他披星戴月,从三里河宿舍坐末班车赶到中科院计算所,后半夜上机,每周二三次,顽强坚持。1975年,他克服困难,远赴地处房山的东方红炼油厂,继续补课。从此,计算机技术成为他科研中披荆斩棘的好帮手。

十年动乱期间,他抓住一切机会充电。上世纪70年代初,刘先林到石家庄第一汽车修理厂当工人,两年里历经钳工班、电工班,他干一行钻一行,尽情学习着电学、机械专业知识,为后来从事测绘仪器研制奠定了根基。

进入80年代,我国测绘科技事业发展开始起步。

此时国产测绘仪器少见,进口仪器则贵得吓人。黑龙江测绘局遥感院副院长陈世培说,1988年以前,进口解析测图仪一台120万元,坏了仅请专家就要两三万元,还得先把钱汇过去。

进口仪器还不好用。四维远见公司助工杨海东记得,湖北测绘局有台解析测图仪c130,刚进口不久就出了问题,花了几万元维修费不说,保险公司嫌亏损太大,第二年还不给续保。

看到这些,刘先林心中升腾起一种压抑不住的使命感,他说:“不让祖国白银外流,是测绘科技工作者的责任。进口仪器有什么了不起!”

20年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双占仍能感受到这句话内在的力量:信念和骨气。

刘先林很少说话,但是只要说了,就是言必信,行必果。

发奋图强,使刘先林迎来了第一个大丰收:1988年他牵头研制的半数字化JX-3诞生。

从诞生到完善有很长的路要走。刘先林像关心儿子一样呵护着JX-3,甚至连赴美作访问学者期间,也一直牵肠挂肚。回国后,他更是踏遍了全国各地JX-3的应用现场,亲自诊断、维修,及时为用户排忧解难。

天道酬勤,10年后刘先林迎来了第二个大丰收:他牵头研制的全数字化JX-4于1998年问世。

更加物美价廉的JX-4一出世就不同凡响。2000年前后,仅黑龙江测绘局遥感院就上了54台。JX-4还对进口设备形成了威慑力。陈世培说,JX-4大批量购买时,平均才5万多元一套。同类进口设备从7年前的七八十万一台,大幅降到了45万元一台,该是JX-4的功劳。

如今,刘先林常对员工们说起:用户说咱们哪儿好、哪儿好,比国外的仪器好用。和员工分享收获的喜悦,是刘先林最高兴的时候。

研发

使用了三十多年的木椅,磨得泛着白茬的英汉技术词典,桌上一侧放满了全国各地寄来的杂志,沿墙是旧书橱……这工作间似的房间,就是刘先林的院士办公室。

“只有坐硬椅子,才能出过硬的成果。”刘先林半开玩笑地说。他还常对员工说:“搞科研,就要做好啃面包、吃方便面的准备。”

尽管已年近古稀,只要不出差,刘先林会天天准时上班:上午9点到下午5点。

通常刘先林先到一楼课题组,和那里的年轻人讨论课题、分工等。然后,他来到三楼院士办公室,拆阅全国各地寄来的杂志,剪贴留存的内容,解答各地用户的电话,思考新的科研问题。

刘先林进行科研有个特点,有时不用纸和笔,甚至不用电脑,而是在头脑中进行。表面上他沉默不语,其实大脑里早已电闪雷鸣,电、光、机械、软件、硬件,种种元素正在进行一场创新大战。

大家正聊得热闹时,他会忽然沉默,一会儿说出一句莫名其妙的专业术语。这是他又有了新想法。

他晚上睡得好,早起会浮现新点子;身体好时,奇思妙想更是不断。

遇到了科研难题,刘先林会紧皱眉头,凝视十几分钟,也许就能发现新思路。

刘先林并非闭门造车,他的科研课题通常都联系实际,思想超前。陕西测绘局数字化队队长翟群英说,全数字解析测绘仪,国外还没有呢,他就拿出了JX-4,数字航摄仪标准还没出呢,SWDC又问世了。我国测绘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就像刘先林科研令人称奇一样,他在解决问题时也有不少神来之笔。

有一次,硕士生李峰进行单机检校,有个问题查不出原因,他打电话对刘先林说:“好像坏了。”“你查查线连没连好,顺序对不对。”一查果然如此。这样的远程诊断,常常百发百中。

“很神,反映得这么快,专业功底太深厚了!”陈世培也连连称奇。那次他遇到一个具体而冷僻的小问题,翻书找到公式,经过计算得出结果,又打电话向刘先林咨询,没想到刘先林当时就对答如流,不差分毫。

刘先林“拿小钱办大事”的科研理念和实践,更加让人佩服。

项目科研经费少,设备简陋。没有正规的插线路平台,他就自己焊接、用胶布粘,把众多线路安置妥贴。为此,他自称“胶布工程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文沃根赞叹,他思维活跃,一天一个主意,大家都跟不上他。

“以软代硬”,是刘先林实现“拿小钱办大事”的又一措施。这类例子也很多。比如,JX的导杆精度做不出,丝杠做不出,都是通过加强软件来解决的。JX-4更是“以软代硬”的典型。

刘先林“拿小钱办大事”的智慧火花随处可见。

站在刘先林的院士办公室,放眼向窗外望去,对面宿舍楼上有很多黑色的圆点。原来那是土法检校场,黑点是贴上三维坐标作成的检校点。进口测角仪需要几十万元,且检算过程复杂。建立检校场也太浪费。于是,刘先林土法上马,成本只有4000多元。再花30万买一部民用数码相机,用光束平差方法检校航测仪,就可代替90万元的测量型相机。这样测量一次只花一两千元。仅此一项就节约了上百万元。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文沃根所说的这个现象:“航摄仪仅国内就有五六家在研制,几乎都花费了上千万元研究经费,还没有成功。我们只用上百万元就搞成了。”

试验

试验,是测绘仪器研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数字航摄仪进入试验阶段后,为了测试仪器精度和摄影效果,两三个月就要试飞一次。刘先林频繁穿梭在各试验场和北京之间,春节期间都没能喘口气。

有一次试飞,着实让大家为刘先林捏了一把汗。四维远见公司副研究员刘宗杰的回忆重现了这次经过。

2005年某日,山西稷山县农村,他们刚从北京赶到。刘先林嫌办手续耽误时间,便直奔晒场,去看飞机。

根据刘先林“拿小钱办大事”的一贯原则,跑道是借用农村的晒场,200米长,土路。四周地势复杂,沟沟坎坎。

一架简陋的喷农药的蜜蜂三型飞机停在那里,机身像公园里的小船。飞机没棚,只能坐两个人。除驾驶员外,另一人是倒座、脚悬空,很难受。面对这种飞机,在场不少人心里打鼓:连密封都不是,安全有保障吗?

特别是试验难度大,修正航向、调整水平等许多操作要由人代机器完成,用这样的飞机能保证试验质量吗?一些人不免心存疑虑。

这年,刘先林66周岁,此时经过路上8个小时的颠簸,还没有休息。

刘宗杰低声提醒他说:“挺危险。”刘先林旋即高声对飞行员说:“还能飞吗?带我飞吧。”

飞机盘旋升空,40分钟后不见返回。驾驶员妻子惊慌地反复说:“只带了半小时的油料,这可怎么办!”众人也焦急起来。

又过了5分钟,飞机归来。原来他们是去附近尚未通车的公路上作起降试验。

刘先林幽默地说:“相当安全。这叫兜风。”他又说:“环境、条件差一些,我们就要用人力补其不足,这叫做‘以软补硬’。”

刘先林的幽默与行动解除了大家的顾虑,试验顺利完成。后来,一些试验中用的也是这种飞机。

事后,一些老同志问他:“试飞比较危险,你这么大年纪怎么还上去?”刘先林说:“我想看看能否不要摄影员,都说蜜蜂3安全性差,我要体会一下,再看看仪器怎么操作,出现问题该怎么解决。”

“一般航测都需要3个人:驾驶员、领航员、摄影员。现在减少一人,不知是否安全、能否满足需要。这样试过,年轻人再上,他就放心了。”北京四维远见公司高工周祚域说。

刘先林是搞仪器的,不是搞测绘的,完全可以不到现场。

但是刘先林试飞时次次到场,试验中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是身先士卒。

那还是2005年夏第一次试飞。在山西稷山县农村30公里拍摄区,要布50个航测点,在各点各布置一个一米见方的白底黑心标记。

当时雨水时大时小,连绵不断。

刘宗杰看到道路泥泞,行走困难,到处沟沟坎坎,驾车也危险,就劝刘先林,过几天雨停了再布点。

任务紧急,刘先林急于提前干完,但他没有发火,只说了一句话:“走,买雨具去。”带头走出房门,领着八九个年轻人,买了雨披、雨鞋。刘先林坚持和年轻人一起早出晚归,冒雨干了两天,为提前完成任务抢出了宝贵的时间。

推广

很多用户认识刘先林都是在一个想不到的场合。

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陕西测绘局数字化队队长翟群英去接新仪器JX-3,工人中有一个人忙着搬箱子、调试仪器,干得很在行。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刘先林。也有人认识刘先林时,他正钻到JX-3下边修理仪器。

“蹲点”是刘先林帮助用户学会使用新仪器的好办法。推广JX-4时,刘先林在广西、陕西等局一蹲就是半个多月。

为了及时解决问题,刘先林的手机24小时开机,认真解答,用户如沐春风:“在家呢,行,记下了,明天一早上班解决。”“开车呢,没事,我用免提……”“在外地开会呢,说,没事,马上安排解决。”

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时,不找人领,自己直奔现场,是刘先林特有的风格。1985年,黑龙江测绘局遥感院的JX-3出了问题,听说刘先林亲自来解决,司机早早开车去接,可失望而回。后来才发现,他自己直奔机房,问题已经解决。

改进仪器时,以专家身份出现的刘先林,闻过则喜。1998年,在广东试用JX-4。一个中专学历的作业员观看影像时,发现了程序上一个微小的问题,此时,刘先林已经拥有了工程院院士、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众多荣誉,但他虚心接受,立刻改进。

刘先林为用户解决问题时,常常废寝忘食,闹出一些趣事。1986年,JX-3在推广中。北京四维远见公司总经理、研究员左建章和刘先林一起出差。他们干活干得忘了时间,直干到夜深人静,满天星斗,走时测绘局大门紧闭,找不到人,只好翻墙而出,到了招待所,又吃闭门羹,只好举手敲门。

坚持终身免费维修、终身免费软件升级,刘先林带给用户的惊喜一个接一个。

尽管刘先林从没说过“用户是上帝”这句话,但他的服务充分体现出这一理念,

那么,刘先林的产品性能能和进口仪器媲美吗?

对于JX-3,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潘新若说,用模拟相机时一张图出来需要4年。JX-3精度提高了1.5倍,时间缩短了一半。

至于JX-4,陈世培说,硬件没差距。我们还有两点优势:精度特别放心,测图方式更适合中国用。所以,精度要求高的项目,他们特别指定用JX-4。

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司长胥燕婴说,从模拟到数字20年的发展中,刘先林发挥了带头作用。在解析测图仪上,同进口仪器在质量上打个平手。在航摄仪上,我们的SWDC质量走在了前面。

至今,JX-4已经卖出1460多台,周祚域说,仅JX-4。就节约数亿元!四维远见公司工程师李靖说,有人计算过,目前一套JX-4半年就能收回成本,可以使用10年,还免费升级。

物美价廉,使刘先林的产品受到国际同行欢迎。已出口巴基斯坦四五十套,出口日本六七十套。

得益于我国测绘仪器的发展,世界地图生产的市场开始从10多年前的印度,转向中国。比如黑龙江测绘局遥感院就为丹麦、荷兰、罗马尼亚等生产地图数据。

市场越做越大,但是,刘先林作为董事长的四维远见公司成立后却没有搞推销的市场部,近几年有了市场部,至今也只有3个人。

为什么很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而刘先林却能走向市场?

刘先林用他的成功作出了回答:实验室出来的产品难免有很多问题。只要坚持不懈在第一时间满足用户要求,哪怕用户提出的不足之处、改进意见有几百个,经过四五年总能完善,总能成功走向市场。

效益

是公司,就会有效益。但是,在探询刘先林收入时,我们不禁肃然起敬。在他身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已经潜移默化到工作生活各方面,包括个人收益。

比如,刘先林是四维远见公司的名副其实的董事长,但是他这个董事长却是零薪酬。刘先林说,我们公司不是光为赚钱的,而且是为国家、为测绘事业服务的。北京四维远见公司高工邱懿对此记得很清楚。

再如,刘先林团队为国家测绘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申请的科研经费却极少,大部分来自公司自己的赢利项目。

还如,刘先林在三个大学担任特聘教授,帮助建设遥感学科、培养师资,每年34万元的国家津贴他分文不取。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宫辉力、河南理工大学测量学院院长郭增长、山东科技大学博士生刘磊都如是说。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研究员李加洪说,刘先林具有民族创新精神,对战略把握得很好;作为乙方,对市场把握得很好;他的课题根据市场需求,立足国际前沿,经费少,产出效益高。他是测绘遥感界的袁隆平。

名词解释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目前最常用的地形图测绘的技术方法。

测绘:是对地球表面形状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各种信息进行测定、采集、表述、处理。可以说,测绘是“测量”和“绘图”的总称。“测”是进行地球表面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绘”是将这些信息绘制成地图。

测绘的作用: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测绘技术及成果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国家每一项重大战略实施都离不开测绘的支撑和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大力实施“乡村用图工程”;启动西部测图工程、西部市县挂图工程,建成若干西部地理信息系统,为西部大开发服务;开发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地理信息系统,为有关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撑;在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国土资源开发、环境监测中,发挥保障作用;为土地、矿产、水利、能源等提供辅助手段和基础资料;调查我国生态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为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反恐能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重要支撑,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依据。

测绘渗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九五”以来,每年公开出版地图1000多种,年发行量超过三亿多册(幅);网络电子地图,车载导航和手机定位等服务,方便了日常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ZS正射投影仪系统:刘先林研制的该系统解决了山地、丘陵地形影像的纠正。与当时200万马克引进的同类产品相比,仅售57万元的ZS在数据压缩、等高线软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解析测图仪:是一种集光、机、电、计算机软硬件于一体的高技术精密航空摄影测量仪器。

刘先林将所研制的解析测图仪命名为JX-1,JX-3,JX-4。该系列仪器将相片模拟影像进行坐标数字化,测制出数字地形图,并可在绘图机上输出。

我国先期引进的外国同类产品价格均在20万―30万美元,而JX-3售价仅为25万-36万人民币。

数字化测绘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研究:刘先林领导科研小组研制成功的这一系统实现了从模拟航空影像到全数字影像产品的生产,几乎涵盖了航空摄影测量的全部功能。

这套设备对我国测绘行业由模拟向数字过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它为测绘行业为社会信息化、数字城市服务提供了有力武器,为测绘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实现批量出口发达国家。

目前仅JX-4CDPW已在国内销售1460台,国外销售近100台。

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2007年研制成功的这一仪器是传统胶片航空摄影仪的更新换代产品,是目前获取地表影像的主要手段。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生产。(科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