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消除资源环境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环境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一是环境容量有限,二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
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石。生态文明既是工业文明自身演进、自我超越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置身未来的明智选择。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文明的一个发展阶段,但从狭义上讲则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的。因此,社会文明的发展应该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大要素交互作用而向前推进的过程。一方面,社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四大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既要发展先进文化,也要发展民主政治。另一方面,四大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生态文明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作用。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脆弱,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就成为社会整体文明建设的需要,而实现四大文明和谐发展就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与生态文明要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一致。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强调又好又快地发展,而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