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里,人们自然想到的是孔繁森,想到的是他在这块艰苦的土地上工作时一件件动人的事迹。当我们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唏嘘感慨时,自然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今天的阿里发展的如何,孔繁森同志的
书中的英雄人物,既有孔繁森的继任者――阿里的地委书记白玛才旺、专员多吉泽仁,还有大批的县乡和普通干部如文德元、赵新华等等,其中在工作岗位上牺牲的有地委副书记薛元亮、纪检委书记强巴多吉、行署秘书长扎西、日土县财政局副局长滕新泉等。他们不仅要在海拨4500米、含氧量夏天只有平原地区48%、冬天只有33%的恶劣环境下顽强地生活,而且还开拓进取使阿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府狮泉河镇旧貌换新颜,阿里不出产蔬菜的历史划上了句号,而且公路建设也大为改善,开通了从拉萨到狮泉河镇的客运班车。这样,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西藏、阿里就不仅是一片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的壮丽图画,而是那里战天斗地的人。他们是高原屋脊上顶天立地的民族脊梁。
本书在对主要人物进行深入的描写和刻画中,注意联系党的援藏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了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因。书中不仅为我们描述了90年代以来阿里在以孔繁森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而且追述到1950年解放军入藏、入阿里的历史,多年来党对西藏的援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广大穷苦农牧民才翻身得解放,出现了像白玛才旺和多吉泽仁这样由贫苦农牧民的儿子成长起来的地方领导。一方面他们对党充满了感情,用他们的话来讲“从小父母就教育我,永远都不要忘记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是共产党给了我一切。”另一方面,他们从群众中来,深知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和迫切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用作者的话来讲,就是“是朴素的农牧民的‘阶级感情’使他们不能漠视阿里老百姓落后的困难的近乎原始的生活状况。”正是在党对西藏的特殊政策基础上,无论是西藏本地的干部,还是内地援藏的干部都在吃苦奉献,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本书的作者在创作中,比较好地把握了这个群体非凡和平凡二者的关系。既让人体会到阿里的干部那股为了事业不惜牺牲家庭健康的崇高奋斗精神,更让人感受到他们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白玛才旺上任后的一项重要口号和目标是“一定要用阿里自己的土地解决吃菜难”,这种看起来实在简单的追求所包含着的正是实实在在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诗意精神境界。为了达到深入刻画人物的目的,作者显然是花了非常大的功夫。比如他采访的对象不仅包括了这些干部本人,还有他们的家属、周围的工作人员甚至驾驶员,于是阿里干部真实、立体的群体形象就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之中。
《阿里之光》
李兴煌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