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食品卫生是令人放心的

2007-08-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文艺橙 我有话说
●我国对出口食品实行比较严格的监管机制
●据统计,我国出口食品检验合格率在99%以上
●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及监控系统将同时启动

 

检验检疫人员正在对出口肉制品进行现场检验检疫。(资料图片)

7月30日是日本的鳗鱼节。按照过去的惯例,鳗鱼节一过,中国产的鳗鱼销量会占到40%,但今年的情况却有所不同,目前中国产鳗鱼的销售量控制在10%左右。而在7月份,用中国产鳗鱼做成的鳗鱼盒饭、鳗鱼串等的订货量也比去年同期减少30%。

导因来自今年6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公布的一份关于暂停从中国进口鲶鱼、巴沙鱼、虾、鲮鱼和鳗鱼五类水产品的警告,原因是美国方面从中国进口的这些鱼类中发现含有孔雀石绿和龙胆紫等禁止使用的添加剂。

今年3月份以来,中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被一些国家和媒体炒作,不少国外消费者对来自中国的食品产生了质疑,一些地区甚至对中国食品进行了限制,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这不仅给中国的出口企业造成损失,而且影响了中国产品的信誉,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那么,实际情况到底如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8月5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特别节目正面宣传中国食品安全,其中第一档特别节目从19:35开始至21:00,时长85分钟,题目为《直面中国食品安全》。《对话》、《经济半小时》两大栏目再度联手,邀请各相关部委新闻发言人,面对国外一些媒体利用个别中国产食品产生的问题,炒作“中国食品安全危机”的现状,对不实报道进行澄清,增信释疑,用事实回应国际上的中国产品危险论。第二档特别节目由《经济信息联播》等三个资讯栏目主办,从21:00开始直播,题目为《中国食品安全报告》,时长65分钟,全面、客观地向全世界及中国公众介绍中国在农产品、食品生产和流通各环节所做的积极的努力,体现出中国在这一问题上负责任的态度。

中国的食品是否安全

央视在报道中说,北京华都肉鸡公司是2008年奥运会餐饮备选供应企业,也是肯德基等国际快餐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产品出口到日、韩、美等多个国家。进入华都肉鸡公司车间采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有人员必须先洗澡、再更衣,而送入车间的种蛋也同样要先“洗澡”,工作人员要用对人体无害的消毒液对这些种蛋进行不少于二十分钟的熏蒸消毒。在电子控温的无菌孵化器中经过21天的孵化后,这群活泼健康的鸡雏就会被送到华都的124个标准化养殖基地,由指定的农户进行统一饲养,而饲料也是经过公司的统一配制,严格控制了原料成分和农药残留。在这个企业,每只肉鸡从农场到餐桌要经过18道检验检疫关,它的安全控制体系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7月20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了2006年度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其中的数据也显示了中国食品的安全性:中国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9.42%,超过了美国、欧洲出口商对日出口的食品。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平在做客央视《对话》栏目时表示,我国对出口食品实行了比较严格的监管机制。比如,对为出口食品的加工企业提供原料的种植场、养殖场和出口食品加工工厂等实行三项制度,一项是许可,即对它的生产条件和质量控制进行审查;二是对它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管,比如分派驻厂检疫官等;三是对整个出口的相关企业实行诚信制度,凡是质量控制不好的,发现质量问题的,不论是在哪个环节,都要记录在案,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出口增长了27.6%,其中食品的增长是22.2%。从世界范围来讲,消费者是认同中国出口食品质量的。”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在央视《对话》现场表示。

针对这次FDA限制进口来自中国的五类水产品一事,刘德平认为,其中包含的原因比较复杂。一个原因是有一些属于非法出口,比如一些企业报验的时候,送的是样品,检测合格之后装货,却换上了其他产品;还有就是伪报品名,比如应该作为水产品报检出口的,被伪造成别的品名。“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上半年美国FDA通报查出的有问题的中国商品一共是170余批,其中属于非法出口的就有70多批。而根据检验检疫机构的统计来看,我国出口的食品,包括水产品,检验的合格率应该是在99%以上。”刘德平说。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国家质监总局对全国的食品进行了一次专项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为85.1%,比200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包括米、面、食用油、酱油、醋和主要的大众调味品等在内的基础食品的合格率在90%以上。

“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在抽检过程中,合格不合格是按照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来判断的,不合格并不意味着有毒、有害。比如我们检验色拉油的时候,其中有一两个指标低于色拉油的标准,我们就鉴定为不合格,但是这个不合格,从使用角度来说,是完全可以放心的。但这两个概念常常被媒体和公众误解。”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央视《对话》现场解释说。

全球著名的餐饮连锁企业巨头麦当劳中国区总裁罗凯睿说,他们目前已经把中国当成其原料采购的主要基地,每年都有96%的产品的原材料来自本地,整个采购过程都符合其建立的全球统一的采购标准。而包括百胜餐饮集团、家乐福、沃尔玛在内的许多跨国连锁机构均表示,将继续进行在中国国内的食品原料及成品采购计划。

负面报道为何频频而来

综合国外对中国出口食品的报道,王新培认为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进行具体的个案报道;二是比较中立的报道;第三就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地恶意诋毁“中国制造”和中国食品的报道。比如,七月初有一家媒体报道称,中国国内注入荷尔蒙的快餐,让六岁的孩子长胡子,让七岁的女孩乳房发育,诸如此类的报道是影响最恶劣的。

那么,产生恶意报道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刘德平认为,首要原因来自于国际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当一般的管制贸易手段,比如税收、配额等手段不起作用的时候,一些国家就采取这种技术性手段,如对产品质量大做文章等,对贸易加以控制。

“举个例子,我们的农产品去年出口额为310.3亿美元,今年估计又增加20%左右,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因此很明显农产品是技术贸易壁垒最严重的一个领域。一些地方就以保护人们健康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名义,以技术检验、甚至设定双重检验标准等手段来达到保护本国产品销量的目的。最典型是2002年1月底,欧盟指出中国浙江舟山的虾仁氯霉素含量超标,后来演变到所有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河里游的大概10亿美元、100多个产品。”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夏有富分析说。

毛群安认为,一些媒体“制造”新闻、追求轰动效应的利益驱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国外出口到我国的产品中,也频频检验出问题。今年6月,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从一批来自美国的开心果中截获乳白蚁;7月,国家质检总局宣布暂停进口美国7家企业的8种冻肉制品,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肉制品生产商泰臣食品公司生产的冻鸡肉。据介绍,国家质检总局从去年4月到今年5月,仅从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肉类当中,就已经检出有35批含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和兽药残留。

王新培表示,如果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检验一个品种,证实它确实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那么中国政府一定会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积极配合相关机构来查清事实,但如果媒体在没有了解到真相前,就把它与整个中国的产品联系起来,这是非常遗憾的。

重建和维护国外消费者对中国食品的信心

对于已经造成的部分国外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心存质疑的局面,王新培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塑国外消费者对中国食品的信心:首先要建立一个信用体系;其次是加强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其三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加大国际间、行业间、企业间以及政府层面的交流和沟通;再就是建立一个定期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公开我们在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据了解,商务部、卫生部等几个相关部门都在作这方面的努力。

毛群安表示,加强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监管、从本质上保证食品质量,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最近卫生部门推行的阳光执法,就是要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情况实行公示制度,方便消费者正确选择、放心食用。

而对于国际上客观存在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歧,又应该如何解决呢?

“加强交流与合作是首要的。”王新培说,“比如我国早在2005年就提出在APEC范围之内开展食品安全的合作,并于2006年与澳大利亚共同推动了APEC食品安全合作论坛,就是基于解决此类问题。”

毛群安表示,在参与国际食品发展委员会的工作中,应尽量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诉求,特别是在标准的制定、修订方面的要求以及食品安全、食品卫生方面的情况,向国际专家委员会予以介绍,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刘德平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国家质监总局以及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和美国的相关部门已经举行了两次电话会议,现在国家质监总局和卫生部正在接待美国卫生部的官员。在今年8月份,还将同美国的相关部门举行就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峰会谈。在今年的十二月份还要就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更大范围的磋商。

央视经济频道的直播节目《中国食品安全报告》还向人们充分展示了奥运食品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检测中心以及在运动员食品安全保障方面所做的工作,充分说明了中国食品卫生是令奥组委放心的,是让外国人放心的。对于国人消费的食品,合格率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唐云华表示,8月8日,2008北京奥运会启动一周年倒计时之际,奥运食品安全的追溯系统以及监控系统将同时启动,通过系统的试运行来检验奥运食品安全保障的各项措施,确保在奥运会召开时,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据了解,7月25日国务院召开的第186次常务会议和7月27日召开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决定,将在全国开展一次以食品为重点的质量专项整治活动,旨在通过这次整治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现有的困局,同时能够比较大地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水平和食品安全水平。 

为了确保出口食品的安全与卫生,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大了对出口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图为南通某龙虾出口企业生产车间正在加工出口龙虾。照片来源:江苏经济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