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良策情暖百姓心

2007-08-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可 我有话说

和谐社会,民生为重。

十六大以来,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围绕民生问题采取一系列政策,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欢迎。这一系列惠民政策出台的背后,少不了各级政协的出谋划策。7月间,全国政协组织的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在湖北采访,所到之处,记者无不感受到各级政协倾心献策为百姓的真情。

“老百姓普遍

关心的问题始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如是说。几年来,湖北省各级政协关注民生,反映民生,各级党委、政府雅量纳言,戮力同心,一些关系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逐步解决,赢得了群众的赞誉,政协工作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得到增强,人民政协事业出现了生机勃勃、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

把困难群众放心上

7月9日,拿到惠民医院收费单,看清楚上面的金额,家住武昌区徐家棚街的曾新贺,满是愁容的脸上绽出笑容。打了一个多星期的针才花了十几块钱,而以前到其他医院,动辄就要上百元。现在,武汉市武昌区5万名低保户、6700名残疾人,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350元的相对困难群体、环卫工人和街道中小企业的下岗职工都被纳入“惠民医院”优诊范围。

“看病难、看病贵”是民生一大难题,对低保户和残疾人来说更是如此。为此,武昌区政协委员提出“建立平价医院,解决弱势群体看不起病的问题”的提案。2005年元旦,武昌区投入15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的惠民医院正式接诊。在这里,可享受门诊挂号费、诊疗费等“十八项免费,十二项减半”的优惠政策。两年多来,惠民医院共减免医疗费用931.4万元,近8万病人得到了实惠。

城市住房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襄樊市以廉租房建设来破解这一难题。13日,樊城区星火路廉租房建设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共建住房102套,全都是小两室一厅,每套面积在40到50平方米。而这一结果与市政协的积极协商密不可分。今年4月20日,襄樊市政协就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与市房管局进行对口协商。协商的问题包括经济适用房建设与管理、低收入群众住房补贴、廉租房选址及加快建设步伐等,委员们还根据低收入人员名册了解进展情况。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一些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的相继开工,宜昌市城郊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急剧上升,大量农民“打工无人要、就业无人问、经营无本钱”,成为新贫困群体。宜昌市政协深入调查,多次协商,邀请村委会干部、失地农民参会讨论,形成了《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案》。今年市政府从养老保险、培训就业、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

把百姓事情当大事

15日,车行驶在神农架内的209国道上,路两边绛色波形金属护栏不时映入眼帘,司机师傅对山路少了几分畏惧,多了几分安全感。

翻开神农架交通史,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惨痛的一幕。2004年1月15日晚7时,一辆小型客车不慎坠入70米深的水库,造成11人死亡,1人重伤。

当时,正值神农架林区政协召开六届一次会议,道路行车安全问题立即成了委员们关注的焦点,17件提案提了出来,呼吁加快神农架路网改造步伐,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现在,神农架林区境内公路基本建成安全保护网络。交通安全事故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与2004年同期相比,交通安全事故下降2.17%,死亡人数下降87.5%。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宜昌市政协委员关心的问题。2005-2007年,每年第一次委员约谈会,委员们都要为保障食品安全建言献策。三年来,已先后围绕旅游食品生产管理、绿色农产品、放心粮油肉菜、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等问题,提交近百件提案,许多问题得到相关部门办理。

“衣食住行”是大事,百姓利益无小事。襄樊市一政协委员根据群众反映,在提案中提出“在旧城改造中公厕应积极还建”。日前,襄樊市城管局邀请部分政协委员对主要街区现场走访察看,征求公厕布点和建筑方案意见,并决定在今年建成10座临街公厕,方便市民生活。

让市民精神生活更富足

江风轻拂,绿草如茵。11日夜,记者在汉口江滩看到,当年棚户林立,砖沙堆积的江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美丽如画的沿江公园,市民在这里载歌载舞,消夏休闲。而江滩的“变脸”得益于市政协的一号建议案。

时间回转到1998年11月,刚刚战胜特大洪水,原武汉市政协主席刘善璧率政协委员分赴各防汛地段调查研究。面对滚滚江水,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刘善璧脑中闪现:把防汛做成产业化。

1999年1月,在武汉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武汉市政协明确提出《把防汛当产业抓,提高城市防洪综合效益》,并作为政协向市政府提出的一号建议案。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将防汛建设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相结合。

2月,防汛产业化办公室挂牌成立,紧接着武汉市先后投入四十多亿元,改造长江、汉水堤防。昔日防汛险点逐渐变为亮丽的城市新景。

休闲娱乐去江滩,学习知识去博物馆。15日一早,十堰市博物馆外的广场上有一条“长龙”,大家排着队进馆参观。在馆内,小学生柳明认真听讲解员介绍恐龙的奥秘,还不时地问这问那,这里成了他的暑假“新课堂”。市民李先生参观后说:“这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出土文物成果展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园,也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讲解员告诉记者,博物馆自7月1日开馆以来,每天接待约5000人次。而博物馆的落成,十堰市政协委员功不可没。10年间,陈河清、李军等多名政协委员连续提交15份提案,要求修建十堰市博物馆。2005年,此事被市政府列为十件实事之一,最终得到落实。

二○○六年十月,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右一)在仙桃市挖沟村调研新农村建设情况。晏小平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