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美国公布了一项新的在阿富汗缉毒计划,准备在阿富汗“彻底”禁毒。美国国务院负责国际禁毒执法的助理国务卿托马斯・施维克说,“我们的做法是,强制减少罂粟生产,收集罂粟胶乳,对所有罂粟生产继续扩张的地区采取强制性措施。”
根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和联合国最新统计,今年是阿富汗毒品第二大丰收年,比
阿富汗毒品泛滥对整个世界的危害越来越大。去年美国政府缉毒开支的13%已经给了阿富汗,但效果并不明显,引起各方面强烈不满。
由于美国国内、北约盟国以及阿富汗政府内部在缉毒和重建问题上分歧严重,大约有4.75亿美元本应用于阿富汗缉毒工作的款项未能及时到位。反毒品议案,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欧洲都遭遇强烈的反对声。反对者认为,美国和北约盟国在阿富汗的主要使命应当是剿灭塔利班和进行战后重建。一些美国分析家认为,道路、桥梁、学校和医院等基础设施对于稳定阿富汗社会,“教化”阿富汗百姓,甚至对缉毒本身都有直接和间接的意义,还能为美国树立正面形象。缉毒是阿富汗政府自己的事,无需他人操心。如果把大量经费用于缉毒,就必然要挪用或削减用于阿富汗战后重建、发展和援助的经费。
的确,缉毒在阿富汗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不仅需要根除毒品走私,将毒品贩子绳之以法,惩治腐败官员,尤其困难的是还需要帮助“毒民”(毒品种植者)另寻生计,否则“复种”难以避免。因此,驻阿美军一直对在阿富汗缉毒讳莫如深。
其实,消除阿富汗的贫困是彻底缉毒的最佳手段。阿富汗民众的第一生活来源是毒品;阿富汗政府的一些官员也靠毒品“增收”;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利用毒品走私“帮助”当地贫苦居民。如果不能改善当地民众生活,缉毒又使他们丧失了收入来源,他们必然“穷则思变”,甚至会有更多的老百姓投奔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如何遏制阿富汗毒品蔓延趋势,看来还有一番周折。(本报伊斯兰堡8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