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提醒中国企业自觉保护商标权

2007-08-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柏林记者王怀成 我有话说
中华老字号企业王致和集团起诉德国欧凯公司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上周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首度开庭。在不到两个小时的庭审时间里,当事双方就争执的焦点问题进行了辩论,法庭将于10月14日宣布判决结果。

案件经过并不复杂。去年8月,北京王致和集团发现其旗下的“王致和”腐乳、调味品、销售服务等3类商标,被其

德国柏林一家代理商欧凯百货公司稍早前在德国悄悄注册。王致和集团立即委托律师启动追讨商标权行动,并根据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等相关法律,于今年初向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欧凯百货公司归还商标,进行赔偿,并要求对该公司的恶意抢注行为进行处罚。

当事双方在法庭上就是否存在恶意抢注、商标版权和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庭审后,王致和集团的德方律师菲索维特克对记者说,主审法官建议当事双方在欧凯归还商标权的情况下进行庭外和解。法官的建议表明,王致和集团的诉求得到了更多支持,胜诉的把握增加。但欧凯方面坚持自己无过错,对法官的建议尚未表态。

无论法庭最终判决结果怎样,这起中华老字号商标被国外抢注案都给人诸多启示。菲索维特克律师和他的伙伴闻策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他们愿意就这个案子给中国企业提个醒:打官司总是存在风险的,企业保护自己商标权最好、最省钱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及时在相关国家和地区注册自己的商标。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走向世界。这么多年已经发现很多中国品牌被国外企业抢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一些中国企业在保护自己商标方面做得还不够,暴露出一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一些业内人士在与记者交谈中也表明了类似的看法。一位专门为中德两国经济界搭桥引线的德国人说,一些中国企业在国外花钱大手大脚,但要花上千把美元注册商标却犹豫不决。这说明,中国的一些企业对于包括品牌、商标等在内的无形资产的重视还应该加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德国注册一个商标,商标局并无义务,而且也不可能核查是否为恶意抢注,只能事后由受害方自己举证,并通过法律程序追回。闻策尔说,不要侥幸地认为,属于自己的总有一天会拿回来。有理要在法律上“有理”才成。他说,这次王致和商标被抢注案中,一个不幸中的万幸是,欧凯没有把它注册成欧盟商标,否则打起官司来就更难,结果也更难说了。

王致和集团委托的两位德方律师提醒中国企业,如果你的品牌有些名气,就要考虑防止有人会打主意。欧凯是由德籍华人开办的公司,他们非常了解中国企业的弱点。关注本案件的业内人士说,这个案件如果不是发生在一个中国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身上,而是一个不太知名的企业,或是一个年轻的品牌,要想举证说服法官谈何容易。毕竟按照德国法律,欧凯是通过合法程序获得商标权的。所以,即使这么一个在世人看来谁对谁错很明显的案件,通过法律追回商标权也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德国法兰克福《华商报》商务中心一位专家根据自己多年来对中国企业的服务经验也提醒说,中国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首先要考虑的事,就是保护自己的商标等无形资产。如果自己的商标被他人钻了法律空子恶意抢注,就意味着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战而败,再好的品牌也只能留在国门内孤芳自赏。他还介绍说,目前无论在中国和德国,都有大量这方面的公司,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非常专业化的服务。(本报柏林8月1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