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连续11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层次高、对口率高、起薪高、稳定率高、岗位升迁几率高的态势,2006年有57%的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践,引发我们对如何提升高职毕业
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贴近就业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要能准确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才能使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拥有广阔的就业空间。要做到定位准确,必须从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一是要准确地分析所处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全体学生、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信息产业”的办学宗旨,就是将自身50余年的办学优势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有机结合后提出的。三是要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的趋势。江苏省在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软件特色化、硬件集群化、服务普遍化”的发展格局后,南信院立即将专业建设思路转变为“立足信息产品制造业,加速向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业拓展”,组合优势资源成立了软件学院和信息服务学院,顺应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四是要找准岗位目标。南信院经过多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提出了“第一岗位”和“第二岗位”的概念,并将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定位在“第二岗位”上。所谓“第一岗位”,是指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直接从事的工作,其特点是以技能型为主;“第二岗位”是指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型、管理型岗位。基于南信院的毕业生常常在工作一两年后,就会由“第一岗位”迁移到“第二岗位”上去的实际,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各专业的“第二岗位”目标,配以相应的课程设置,使得毕业生受到企业的欢迎。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一种精细的定位,而不是一种宽泛的定位,定位越精确,培养出来的人才就越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二、科学设置专业,降低同质竞争风险
专业设置趋同是造成高职毕业生同质竞争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常常会因为毕业生的供大于求,反而成为滞销专业。要降低同质竞争的风险,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
一是要深入分析工作领域的发展趋势,加强专业开发的敏锐性,及时跟上产业的新需求,占据就业市场的先发优势。南信院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电子表面组装技术和光电子技术三个高职专业,都是学院在分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后在全国率先开发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非常好。其中光电子技术专业的第一届学生毕业时,正是我国最大的液晶制造厂商龙腾光电投产之日,不仅这一届毕业生全部对口就业,连第二届的毕业生也被预定。二是要研究兄弟院校、本科院校及中职校同类专业的设置情况,在相同的专业领域开发出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以特色占领市场。南信院的无线电技术专业专攻射频方向,通信技术专业把通信营运作为一个方向,市场营销专业以信息产品营销为主要方向,都体现了专业方向上的独到性,因而在就业市场上拥有了一方空间。三是要聚合学校的既有资源,通过专业集群的资源共享把优势专业做大做强,以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站稳市场。
三、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强化毕业生的竞争实力
毕业生本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决定其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要提高高职的教育质量,有两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要有一套科学、适用的课程体系,二是要将校企合作贯穿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载体。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面向学生的职业生涯,不仅关注其职业技能的获得,更要关注其全面素质的养成;既要满足学生的初次就业所需,与学生的“第一岗位”形成无缝对接,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为学生岗位迁移和人生发展打好基础。南信院在“岗位主导,德能并重,产教结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设计了由职业素质课程、职业能力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组成的“新四块”课程体系。其中,对职业素质课程强调全面化,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职业能力课程要求实用化,训练学生掌握“第一岗位”所需技能;对专业知识课程强调综合化,为学生在专业上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对职业拓展课程提出了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服务。这四类课程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体现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与职业性。在“新四块”课程体系中,还内嵌了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生产性实训体系、创新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突出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模式,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目前,阻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走向深入的一个瓶颈问题是企业参与教学的热情不够,其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不够。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必须在“双赢互利”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的企业,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其目的就是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让学生得到最实用的生产技能培训,同时还能使合作企业成为学院稳定的用人基地。南信院在多样性的校企合作上就有比较成功的尝试。一是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校内,成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职场体验”的训练岗位。二是学院与企业合作打造的“岗位承包”模式,学院承接企业生产流程外包业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开展生产活动,学生交替进行顶岗工作。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出发点应该是“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产业发展服务,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点应该是“质量”,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有高质量的就业。(作者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