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埃及掀起汉语热

2007-08-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开罗记者于毅 我有话说

8月的埃及正处于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白天的温度一般在摄氏35度到43度之间,太阳下的温度更高,很少有人能在太阳下坚持半小时。眼下在埃及可与这如火的气温匹敌的是埃及人学习汉语的热情。

8月12日是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第十三期汉语班注册登记的第一天。按照文化中心的安排,注册登记工作于当天上午9点半开始,历

时4天,计划招7个班,180人左右。当时针指向8点时,文化中心前已经是人声鼎沸,聚集了一百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越聚越多,其中有不少是上一期因来迟未能报上名的人,他们拼命往前挤,秩序一度混乱,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只好打电话求助当地警察机关,让他们紧急增派警力,帮助维持秩序。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还紧急同正在外面公干的文化参赞联系,请示可否增加招生名额。李参赞果断回复称,“我们要保护埃及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师资和教室不足的困难我回去想办法解决,一定要保证让今天来报名的所有人都报上名。”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把参赞的话转达给了来报名的人,秩序才得以恢复。由于文化中心人手有限,整个报名工作从上午9点半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才结束,最后招收由7个班增加到9个班,人数从180人增加到270人。

除了众多的年轻人,记者竟发现了一位看起来有50来岁的妇女也来报名,出于好奇便上前与她交谈起来。“您这么大岁数也来报名学习汉语?”记者问。“不,我的女儿叫艾菲亚・维克莉,是开罗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她今天有事去外地了,我是来替她报名的。”她如是说。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女儿交给她的重要任务已完成,入学手续已办完。言语间,她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得意样子,记者赶紧向她道贺,也祝她女儿学有所成。在人群中记者又看到一位几乎头发全白的男子,为了探个究竟,记者又与这位老先生攀谈起来。他告诉记者,他叫哈姆迪・马哈茂德,今年57岁了,在一家化工贸易公司工作,已经汉语一期毕业,现在是在报二期班,之后还将报三期班。记者问他学习汉语是为了什么,他竟然一口气说了四条理由。其一是他正在上大学的女儿也在学习汉语,他学习汉语后可以用汉语与女儿交流,对女儿学习汉语有所帮助;其二是他喜欢中国文化,也喜欢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期望通过学习汉语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学习中国人先进的思维方式;其三是希望通过掌握汉语来创造与中国化工公司交往的机会;其四是学好汉语后去中国,在语言上减少障碍,可以更广泛地与中国人民接触,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记者指着旁边的一位年轻人对他说:“您年近六旬,学习汉语肯定比他们年轻人困难多得多!”他回答说,学习与年龄没有必然的关系,关键在于决心和毅力。记者不得不对他学习汉语的执着表示敬佩,并祝他心想事成。

一些前来报名的青年告诉记者,过去来埃及旅游的中国人少,西方国家的游客多,中文导游不吃香,西方国家语言的导游优势明显,现在来埃及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文导游最火。还有些人告诉记者,中国产品不仅在埃及很多,在世界上也有其他国家难比的优势,中国经济前景无量,学习汉语当然也会大有用场。今天来报名的人中竟然有好几位开罗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汉语来与中国学者进行交流,共同挖掘世界两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探寻两大古代文明中一些尚不为人知的奥妙。

记者从北京赴开罗时本想订埃及航空公司“北京-开罗”的机票,但被告知,“北京―开罗”或是“开罗―北京”的机票需要提前约一个月预订。这令我们始料未及,只好改订其他航空公司的机票。到开罗后亲眼目睹的“汉语热”,又是大出我们之意料。这两件事实实在在反映出了中埃人民之间的了解在加深,友谊在增进,合作在加强。(本报开罗8月1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