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哈密市出发,汽车颠簸近一个小时后才来到刘玉莲工作的二堡村卫生室。大而深邃的眼睛、挺拔的个头、乌黑的盘发,还戴着项链、耳环,眼前的刘玉莲根本不像58岁的人。小小的诊室里坐着十几位来看病的人,她忙得连抬头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77岁的玉素甫・巴克前几天抗洪抢险时受了伤,身上起了一片红疹。刘玉莲
尼牙孜老人记得一件事:一次看完病后,刘玉莲用刚学会的维吾尔语给他讲解用药方法,说了半天他一句也没听懂。她心里那个急呀,干脆连手也用上了,终于在旁人的帮助下才把要说的话说清楚了。从那以后,她学语言的劲头更大了,为此还闹出了把狗咬说成驴叫的笑话。
“不学会他们的语言,我没有办法为他们看病。那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在语言上过关。老乡们也不计较我,教得认真,现在我不仅能用维吾尔语与他们交流,还能用哈萨克语、哑语与一些特殊病人进行交流。他们的歌我也会唱,舞也会跳,我早就融入到他们生活中去了。”
玉素甫・铁木尔老人说:“1968年3月8日她结婚时,我们是用维吾尔族的礼节给她操办的婚事。我们敲着手鼓、唱着歌,用漂亮的挂毯、花布装饰的华丽的马车,把‘丫头’送到了新房。大家聚在我家里又是唱又是跳,场面十分热闹。这是我们村第一次用维吾尔族传统习俗为一个汉族人举办婚礼。想想那时的情景,还像是昨天一样,可我都85岁了,几个孩子都到城里工作去了,是‘丫头’在照顾我,三天必来一次,给我测血糖,打针。村里的人她都是这样照顾的,该去哪家做社区卫生服务了,她心里清楚的很。”
而在她自己的生活里,却充满了艰辛和辛酸。因为忙于工作,她先后几个孩子都流产了。1977年她终于生下个女儿,但在孩子8个月时,虽说诊所离家很近,她把孩子绑在炕桌上,却因为没有及时照顾好,孩子又拉又吐,送到公社卫生所时已无法抢救了。医生责备她:“你自己是个医生,怎么把孩子耽误成这样!”说起这些,刘玉莲记得最清楚的是村里人和家庭对她的好。“家里的农活全是老伴一个人在忙活,老队长和邻居莫合买提等人总是不请自来帮我们摘棉花、割麦子。古娜尔汗为我照顾孩子,吃喝全管,让我少操了多少心呀。特别是我老伴吴正义,每当我没钱需要为村民补贴时,他都会帮我,连自己最心爱的中巴车都卖掉为我还账,可我连他这么多年来种多少地、种些什么都不知道。他常说胃不舒服,让我给他拿些药,可当时我答应得好好地,到回家才发现又忘了。每天他还要等我回家才吃饭,太晚了他还来接我。多少年,都是这样,我没有不干好工作的理由。”
说起刘玉莲,新疆哈密地委书记郭连山深情地说:“她是一个内心世界十分平静和纯粹的人,所以她才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淡薄名利,无私奉献,追求事业。她身上压着责任,心里充满对乡亲的热爱,才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凯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身边活生生的学习榜样。她41年为民服务的足迹,为我们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