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追求卓越品质 永葆知名品牌

2007-08-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婧 我有话说

2007年7月26日,“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被印在国家人事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全国质量工作先进集体”文件上。受表彰的80家先进集体大部分是政府部门,企业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而作为企业整体获得质量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的,五粮液又是酒类行业中唯一的一个。

作为中国酒业大王的五粮液

是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并且能够获得国内外的一致认可的呢?五粮液集团总裁王国春一语道破:“最根本原因是五粮液集团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全力打造中国酒业第一品牌,走出一条质量兴企之路。”

在五粮液的十里酒城,从原料进厂到成品酒出厂,一共要经过原料入库检验、糟胚出入窖检验、成品酒卫生指标检验等36道防线。记者在五粮液的生产车间看到,为了去除醛类物质,工人们正在对辅料预先进行清蒸处理。在蒸酒时,严格控制流酒温度,刚蒸出来的酒不用,因为里面醛类的含量较高;蒸馏1小时后酒精度低于50度的酒不要,因为其中杂醇油和大分子物质含量较高。白酒蒸馏中的“掐头去尾”在这里形成严格的科学生产工艺。

原材料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酒的最终质量。五粮液酿酒的原材料是严格按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的五谷杂粮,其酿造是以“陈氏秘方”为基础的一系列复杂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原酒产出后,再经过“陈酿”使其老熟,最后,经过质检部门严格检测合格才能出厂。

五粮液的生产工艺说起来并不复杂,但实际上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分层起糟”为例,酒糟在窖池中发酵过程中,由于起作用的微生物群落主要富集在窖底和窖壁上,因此用相应位置的酒糟蒸出来的酒质量最佳。再以“量质摘酒”为例,酒糟在蒸馏过程中发酵程度的不同导致各时段的酒质也有差异。酿酒师必须不断品尝,加以区分,选出口味最佳部分以保证五粮液的稳定品质。

五粮液集团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酿酒车间、最大的酒窖和最先进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如今已具备年酿造五粮液及其系列酒4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然而其中五粮液的产量只有8000吨左右,二者的比例为50比1,这意味着50吨酒才出1吨五粮液。这种“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质量策略,必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水准――国家、省、市各级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抽检合格率总是100%。

对五粮液来说,他们不仅满足于符合国际标准,还给自己定下了更加严苛的标准。高标准逼出高质量。为了这些高标准,五粮液从1981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逐渐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而又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集团公司提出了“预防、把关、报告”的“三并重”,以及由“六道防线”衍化提升的10个关键过程和13个专检点的质量管理思想,同时公司实行自检、跟踪与专检相结合,“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观念已深入人心。

白酒的生产主要依靠人来操作控制,要提高优质品率,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树立全员质量意识。酒厂第5版的《质量手册》中规定:在质量与效益、产量发生矛盾时无条件保障质量,树立起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用户满意为标准的新质量观念,在进行质量前置控制的同时增加反馈控制。

全面而又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检测体系,充分保证了每瓶五粮液系列酒都让消费者喝着放心,这也成为五粮液畅销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的重要保证。白酒产业界认为,五粮液能够获得这一殊荣不是偶然的:在国内,1988年五粮液酒厂就获得我国第一张产品质量认证证书。此后,五粮液两次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成为我国酒类行业中唯一两度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的企业;在国外,五粮液是中国白酒行业中唯一两获巴拿马金奖的企业,其质量受到国际主流消费者的认可,在中国的名优白酒出口中,五粮液的出口量就占90%以上,五粮液已成为中国著名的原产地保护品牌,成为中国在海外的一张“国际名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