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经济转型与经济学教育模式变革

2007-09-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志彪 郑江淮 我有话说

经济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转型时期经济学教育肩负着双重使命

经济改革和开放的成功,离不开经济学理论的指导。这意味着我国转型期经济学教育肩负着为经济改革和开放提

供前瞻性的理论指导的历史使命。从我国目前从事经济学研究以及国内外从事中国经济研究的人员构成看,这支队伍的理论水平较改革开放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着有深厚理论功底的经济学家不太了解实际情况,而对实际情况比较了解的经济学研究人员,往往又不能有效地运用现代经济学范式来分析现实经济现象、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矛盾。转型期经济学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现实的经济运行状况,加强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制定后的成功实施也需要大量专业人员,他们必须能正确理解市场机制的运行原理,熟知全球化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方式。这意味着我国转型期经济学教育还肩负着为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提供高水平实践型人才的历史使命。目前还存在着一部分经济工作者对市场机制的运行机理不甚了解、对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认识不足的情况。我们的经济学教育需要紧密结合变化着的国际竞争环境,加强应用型知识的教学与研究。

经济学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

经济学教育模式是指在既定的教育目标下,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各种途径和手段的总和。即使有着相近的目标,不同的国家也有着不同的经济学教育模式。根据许成钢教授的概括,西方国家的经济学教育主要有:传统的英国教育模式、法国的教育模式和介于两者之间的美国教育模式。

在当今学术上占有优势的经济学教学模式,是美国顶尖学校经济系及个别欧洲学校的经济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侧重系统的数学、理论、方法论的训练,但也不单纯依靠考试来筛选学生。因为它同时提供一系列的环境,刺激学生发展观察能力、创造力和批评能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中进行的经济学教育既强调系统训练,又提供环境刺激。

虽然这些国家的经济学教育都强调向学生传授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期望通过经济学教育使学生具备经济学家思维;但在具体培养模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作为借鉴,在改革我国的经济学教育模式时,也必须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案。

经济学教育模式变革的目标取向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型的时期,作为培养经济学专门人才的经济学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适当调整教育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专业学生面临的是一个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城乡结构快速变化,全球化的速度与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每个人的就业要求不固定。整个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决定了经济学教育必须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家思维”置于核心地位。

根据美国经济学会经济学教育分委员会1991年的定义,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它使用连续的演绎推理配以简明的模型来阐释经济现象;善于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条件下,权衡各种备选方案的利弊;善于区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善于判断各类变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善于根据具体问题的性质选择适当的经济学原理和工具进行深入分析;善于对现实经济现象进行抽象分析;善于利用相关数据对经济领域中的事件进行评价;善于检验关于消费者和生产者选择行为的理论假说;善于使用效率这一关键概念对有关经济资源的使用给出评价;善于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问题,并富于创造性地提出新颖有效的政策建议;善于分析这些政策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后果;善于设计创新的方法来衡量这些政策效果的深度和广度。具有这种经济学家思维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比较广泛的经济分析工作和经济学教育研究工作。由于这种思维强调应该有效率地使用各种稀缺经济资源,因此,一个社会中具备这种思维的人越多,越会促进该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结合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型这一特定历史进程要求,基于转型期经济学教育应该肩负起为经济改革和开放提供前瞻性理论指导、为经济改革和开放战略的实施提供高水平的实践型人才支持的双重历史使命,我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学教育模式变革的目标取向应确定为:尽量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在传授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进行扎实的数理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交流环境,以提升其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抽象思考能力;另外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以提高其在日益全球化的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