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07-09-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社会发展中的代价问题

代价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为此,《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4期组织刊发了一组笔谈,从不同角度对代价问题进行了探讨。邱耕田、张荣洁基于价值论的视角,分析了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的内涵、发展与代价的数量关系、发展与代价关

系的历史演变性、发展收益与发展代价的逆向互动性等问题,并阐述了社会发展的总体方略。李钢提出,自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动荡的转型过程中。然而,由于主要的两种转型路向采取了非此即彼的态度,要么全盘西化,要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实现转型的历史任务,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反思这100多年来文化转型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创造出适应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现代文化。施惠玲从现代性的维度审视了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的代价问题,把代价看做现代性的危机与困境,并力图阐析全球化、现代性与代价之间复杂交织的关系。王林平则指出,由于人们对代价概念的理解和对代价观念的认同存在相当大的差别,特别是对马克思的代价概念,人们在理解上的差异更大,有学者甚至认为马克思对代价一词还主要是在日常用语的层面上使用的,并进一步认定唯物史观中并没有为代价一词留下充当哲学范畴的空间,为此,王林平认为,马克思的代价概念不仅是价值哲学层次上的范畴,而且还是一个奠基于现代性基础上的关系范畴。

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城市

王如松在《学术月刊》2007年第7期撰文指出,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在于: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和耗竭,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社会行为在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短见和调控机制上的缺损。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是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简称。其三个支撑点是生态安全、循环经济、和谐社会。生态安全是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稳定程度、生存和发展的风险和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支撑能力的评价,包括生态风险、生态脆弱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用刚性、弹性、开拓进化性和自组织性来测度。面向循环经济建设的产业转型,首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和产业的观念更新、体制革新和技术创新,其技术途径可以从横向联合、纵向闭合、区域耦合、社会复合、功能导向、结构柔化、增加就业、人性化生产、能力组合九方面入手去整合推进。和谐社会包括:人和水、土、气、生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等自然生态因子的自然生态和谐;人的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方式的经济生态和谐;人的温饱、功利、道德、信仰、天地等人类生态境界的和谐,社会的技术、体制、文化在时、空、量、构、序层面的系统生态和谐。和谐的核心是开拓、适应、反馈、整合。

关于炫耀性消费研究

刘飞在《社会》2007年第4期撰文对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的炫耀性消费思想作了简略的探讨,对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炫耀性消费研究进行系统的回顾,并指出了过往研究中的不足,即:第一,对炫耀性消费行为的理论探讨较多,而经验研究却相对较少;第二,研究对象方面,不是研究先富群体就是探讨白领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对于其他层面,如农村中的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并不多见;第三,从事炫耀性消费研究的多为国外学者,本土的炫耀性消费研究基本上刚刚起步。而在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中国传统消费文化中腐朽、落后方面的影响下,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无论从深度、广度还是危害度上看,炫耀性消费的反功能尤炽。基于此,作者认为,开展本土化的炫耀性消费研究显得尤为紧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